“現在我國鋼鐵行業有一個怪現象--‘越淘汰、越過剩’。一些企業借著淘汰落后產能的名義,建了產能更大的高爐,原有的小高爐卻還在生產。這種粗放式的鋼鐵發展難以為繼。”說到鋼鐵業產能過剩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公司黨委書記何達平顯得憂心忡忡。
據了解,2009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5.6億噸,同比增長13.5%,增速比上年加快12.4個百分點。目前,全國鋼鐵產能已達6.6億多噸,同時還有5000多萬噸在建項目,加起來產能超過7億噸,已是非常明顯的過剩。
“中國目前鋼鐵業的落后產能有1億至1.5億噸。如果淘汰掉這些產能,剩下的產能基本上可以滿足國內需求。”何達平說。他認為,要嚴格按照有關部門制定的規定,即100萬噸以下規模鋼鐵生產企業、300立方米以下高爐和100立方米以下的電爐這些落后產能,必須退出。同時,要建立一個可操作的退出機制。
“但目前的情況是,落后產能要退出,會遇到地方政府和企業自身的雙重阻力。”他說,一方面,小鋼鐵廠為地方創造了稅收、拉動了就業,地方政府并不愿意淘汰它。另一方面,小鋼鐵廠從自身利益出發,也不會甘心退出市場。他建議,國家應該出臺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如在財政稅收政策上對退出的小鋼鐵廠給予一定的退稅補償。
“我們作為一家特鋼企業,300萬噸的規模已經很大了。下一步我們并不準備靠上項目、上規模來提高產值和效益,而是靠轉變發展方式、上高檔鋼產品來實現。我們準備開發高檔模具鋼這個產品,如果成功,將填補國內空白,在不增加1噸原材料資源消耗的基礎上,創造更大的產值和更好的效益。”何達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