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國內制造業活動持續強勁復蘇。1月PMI相對上月雖有小幅回落,為55.8%,PMI指數已經持續11個月保持在50%以上在市場普遍樂觀的解讀中,隨著經濟趨暖,持續上升的企業成本壓力自然成了市場警惕的焦點。多家機構指出,PMI最新指數表明經濟活躍度上升,并拉動需求上漲,這都將對物價構成壓力。
從11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呈“五降六升”。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下降,其中積壓訂單指數下降較明顯,降幅達到2.5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進口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有所上升,其中購進價格指數升幅較大,達到1.8個百分點。從指數水平來看,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和購進價格指數較高,保持在60%左右,尤其以購進價格指數為最高,逼近70%。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中國1月份PMI指數繼續保持較高水平,略有回落,預示工業生產持續走高態勢可能將趨穩;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提高,預示出口形勢可能繼續好轉;購進價格指數持續提高,則意味企業生產成本將繼續增加。結合當前經濟運行情況,中國經濟回升態勢預計將趨于穩定,出口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將增強,成本提高和市場競爭加劇可能使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發展環境。他稱,總體看,中國經濟正處于由回升轉向穩定的關鍵時期。
巴克萊資本中國經濟研究主管、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提醒說,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攀升至18個月內高位,表明企業成本壓力正在增大,隨著經濟的強勁擴張,這股壓力將轉移到物價領域。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PMI指數加速復蘇,表明經濟活躍度上升。而企業經營活躍度不斷上升必然推動市場需求,當然也會促使價格上漲。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客)認為,1月份PMI數據證實中國經濟已進入穩步擴張的階段,但發生反復的風險仍需提防。他預測,2010年一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將達到12%,全年增長率將達到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