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系列區域規劃的密集批復與發布,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據統計,自從2009年5月《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發布至今,已有《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等10多個區域規劃和區域性文件相繼出臺。與此同時,長江三角洲區域、京津冀都市圈和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正在研究制定中。
拉動經濟效果顯著
“頒布了區域規劃和文件的地方,都成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中流砥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近來陸續批準了一系列區域規劃和區域性文件,更有利于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頒布了區域規劃和文件的地方,都成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中流砥柱。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發布后,更加突出福建“發揮獨特對臺優勢,努力構筑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的區位優勢,2009年,福建省臺資企業新投資及增資擴產步伐雖然有所放緩,但實際利用臺資仍然保持穩中有升的勢頭。1至10月份,全省新批臺資項目247項,實際利用臺資16.61億美元,同比增長33.3%。全省對臺貿易總額增長9.86%。
作為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的前沿城市,琿春市也體驗到了區域規劃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琿春市去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63億元,同比增長20%;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實現110億元,同比增長25.9%;各口岸進出口貨物30萬噸,出入境人員35萬人次;接待國內外游客3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4億元。全市去年實施3000萬元以上項目75個,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億元,同比增長45.2%。
廣西壯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李金早表示,隨著《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廣西面臨著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具備加快發展的良好條件。國家從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高度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科學謀劃,加大支持力度,對于打造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和東中西互動具有重大意義。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區域規劃改變了長期以來東部增速超過中西部的格局。從前年開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增速超過了東部,這是前所未有的”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制約了區域間的協調發展。范恒山表示,國家近年來陸續批準了一系列區域規劃和區域性文件,目的就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他還說,區域規劃改變了長期以來東部增速超過中西部的格局。從前年開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增速超過了東部,這是前所未有的。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梅松分析指出,區域規劃和區域性文件之所以能對經濟增長起到明顯效果,主要是因為區域規劃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地區資源稟賦,給予地方更多的制度創新和實驗的自主權力,激發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梅松認為,區域規劃和區域性文件有三個特點:第一,規劃布局全盤考量,既有沿海的,也有中部、西部的;第二,規劃著力點在于突出地區優勢,有的側重于整合同質資源;有的突出生態經濟發展,如黃河三角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有的整體推進島域發展,如海南國際旅游島、橫琴島總體規劃;有的則發揮城市群或產業帶優勢,如皖江城市帶、關中—天水經濟區;第三,規劃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
多個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性文件的相繼出臺,把國家的戰略意圖與地方實際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明確了特定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和總體思路,明確了這些地域發展的方向和重點,也為這些地域的發展描繪出了美好前景。
作為我國第一個為促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而專門制訂的戰略規劃,《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是國家促進產業轉移、加速中部崛起、協調區域發展的重大舉措。安徽省省長王三運就此表示,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皖江城市帶將成為產業實力雄厚、資源利用集約、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裕、與長三角地區有機融合、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