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由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平臺、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標準與測評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智能制造推進合作創新聯盟主辦,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全國機械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支持,控制網(www.ecwang.cn)&《自動化博覽》、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遼寧遼河實驗室、OICT學院承辦的“2025工業自動化安全大會(IASSC2025)”在北京成功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特聘顧問吳宏鑫出席大會并致辭。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工業信息安全組組長趙劍明,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孫凝分別主持了上、下午的大會。
大會現場
吳宏鑫院士在開幕致辭中談到,在“智造”時代,數據是安全防護的核心對象,AI既是風險載體,更是破局關鍵。當生產線的每一個決策都基于數據驅動,當質量檢測、故障預警都依賴AI算法,工業安全已從“被動防御”轉向“數據—智能協同防護”的新范式。如何讓數據“流得動、看得清、守得住”,讓AI“算得準、可解釋、能控制”,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特聘顧問吳宏鑫
大會特邀中關村國家實驗室研究員何躍鷹做題為《工業物聯網軟件供應鏈安全治理》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工業物聯網作為關鍵基礎設施的核心組成部分,正面臨著嚴重的網絡安全威脅。隨著軟件開發方式的變革以及開源軟件的蓬勃發展,工業物聯網領域的軟件供應鏈安全風險日益嚴峻。他在報告中著重介紹了軟件供應鏈安全的國家戰略,概括分析了工業物聯網領域開源軟件存在的主要安全風險,并給出了相應的安全治理方案及其典型應用。
中關村國家實驗室研究員何躍鷹
寧波和利時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產品方案總工程師穆雷霆帶來《安全可信行業大模型助力工業智能 護航工業安全》主題報告,他表示,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迅猛發展,已經逐漸成為推動科學技術及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工業發展帶來重大變革機遇,亦為工業網絡安全帶來挑戰和機遇。和利時信息安全研究院基于多年在工業自動化、網絡安全等領域行業的深厚積累,深刻理解工業業務場景,具有豐富的行業數據和know-how資源積累,在此基礎上,結合可信計算3.0等網絡安全核心技術,構建“可信模型底座+平臺+應用”框架,打造安全可信的工業/網安行業大模型,提升工業領域客戶數據處理能力、安全風險識別準確性以及業務運營智能化水平,助力工業智能化發展,護航工業安全。
寧波和利時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產品方案總工程師穆雷霆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信息安全室副主任張亞彬做《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HCPS融合安全的創新》主題報告,系統闡述了智能制造新時代下的安全挑戰與創新路徑。其中指出,隨著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等技術驅動工業系統架構向“人-信息-物理系統(HCPS)”深度融合演進,跨層多階段復合攻擊風險顯著增加,傳統安全機制面臨“難辨識、難控制、難預測”的痛點。為此,需構建以“韌性防御”為核心的HCPS融合安全技術體系,通過跨層攻擊風險評估、態勢感知、聯合防御與協同應急的全鏈路閉環賦能,協調Security與Safety,化解跨層攻擊隱患。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信息安全室副主任張亞彬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張晉賓在報告《能源電力網絡安全法規及標準體系解讀》中強調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電力網絡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電力網絡安全法規確立了行業內的強制性行為準則及法律要求,標準提供了行業內的技術規則規范。他首先介紹了全球網絡安全背景及形勢,重點分析中國、美國、歐盟能源電力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并對主要法規進行解讀,最后就網絡安全法規及標準的發展態勢進行了分析。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張晉賓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工業信息安全組組長趙劍明帶來《工業控制信息安全的發展與思考》報告,以當前國內外工業信息安全現狀為背景,從工控內網安全、工業無線安全、測控裝備內生安全三大研究方向介紹了工業信息安全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及技術進展,并通過國家工業控制信息安全技術布局的時間脈絡,對工業信息安全領域的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思考和展望。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工業信息安全組組長趙劍明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辛陽帶來《災備技術驅動工業數據安全韌性》主題演講,他表示,工業數據安全已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關乎國家戰略競爭力的全局性議題。當前,勒索攻擊、供應鏈漏洞與合規壓力三重威脅疊加,而傳統災備技術難以應對動態化、智能化的新型攻擊。在此背景下,必須重新定義災備的價值——它不僅是數據恢復的“保險箱”,更應成為保障業務連續性的主動防御體系。結合實踐探索,破局需聚焦三大方向:其一,技術革新。通過多級容災架構實現數據“零丟失”,利用AI預測攻擊路徑并動態隔離風險,借助區塊鏈確保備份數據的可信性;其二,場景適配。制造業需強化實時鏡像備份以抵御產線停工風險,能源行業應建立分鐘級恢復能力守護關鍵基礎設施;其三,生態協同。政企需合力推動災備能力立法,建立跨行業威脅情報共享機制,同時加快培養兼具IT與工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辛陽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網絡與數據安全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桑元帶來報告《智能制造時代下工控安全發展新趨勢》,她分析認為,隨著“工業4.0”概念興起,智能制造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模式應運而生。人工智能、5G/6G、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加速融合發展,智能工廠與外界交互手段在不斷豐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面臨多重工業網絡與數據安全問題。她在報告中系統闡述了智能制造時代下工控安全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客觀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工控安全市場的發展特點,最后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網絡與數據安全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桑元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郭金帶來題為《具有信息安全功能的數據驅動建模方法和控制系統技術》的報告,他表示,在工業控制系統中,網絡攻擊會破壞采集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與時效性。基于受攻擊的數據進行系統建模,往往會導致模型偏離實際系統動態,進而引發控制性能下降甚至系統不穩定等問題。其報告從數據補償的角度出發,探討在數據遭受攻擊的情況下,如何實現系統辨識、狀態估計與系統控制等關鍵任務,提升系統的抗攻擊能力與魯棒性。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郭金
天融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安全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董保開在題為《工業安全大模型建設探索》的報告中表示,在產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工業互聯網與AI融合趨勢顯著。天融信以AI驅動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體系:利用AI算法精準識別設備異常行為,通過AI動態學習控制協議特征,構建“白名單+灰名單”模型,實時阻斷指令篡改等風險;依托AI數據分類引擎,對敏感工業數據智能分級,實現全生命周期加密與脫敏;借助工業互聯網安全運營平臺,匯聚多源數據構建企業行為基線,智能預警高級威脅,形成安全閉環。天融信將AI與工業信息安全技術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手段破解未知風險難題,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智能、主動的安全保障,護航工業互聯網與AI協同發展。
天融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安全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董保開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師夏冀的報告《網絡和數據安全標準護航新型工業化發展情況研究》,對新型工業化特征、內涵和面臨的安全風險進行了分析,介紹了工業領域網絡和數據安全相關政策文件和標準體系建設情況,并對工業領域重點網絡安全國家標準進行了解讀。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師夏冀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云網戰略規劃設計院院長尚程在《基于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安全保障探索和實踐》報告中表示,人工智能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大模型/智能體引發了生產運營模式的全面變革,逐步面向如下目標進行演進:以操作系統式AI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以智能體經濟協作模式為目標的建研用一體化、以成果型AI產品持續交付為宗旨的第二曲線增長。隨著5G-A/6G通感算智安深度融合,智能體通信標準化協議MCP/ANP/A2A等加速落地,個體智能走向群體智能,基于智能體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協同和萬智化互聯的演進趨勢明顯。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安全風險也因通信連接暴露和自智意圖行為不確定性等導致安全風險持續加大,危害人工智能產業健康發展。恒安嘉新長期服務公共互聯網安全治理,率先提出“數據驅動-以網治網-掛圖作戰-協同聯動”的實戰化方案理念,面向全連接數字中國的人工智能與數字安全泛在基礎設施開展建設-運營-研究的持續努力和積極探索。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云網戰略規劃設計院院長尚程
當前,全球工業智能化進程加速迭代,工業元宇宙、具身智能、量子計算等顛覆性技術深度融入制造體系,推動“人工智能+工業”進入場景化落地關鍵期。在推進我國制造業邁入“數智化”躍升新階段的同時,也使工控系統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威脅。2025工業自動化安全大會以“數據驅動安全,AI賦能智造”為主題,聚焦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下的安全防護、AI驅動的工業主動防御系統等核心議題,匯聚政產學研用多方智慧,推動形成“以數據要素激活安全動能,以AI技術重塑智造基因”的協同生態,為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護航制造業全局性變革注入新質生產力安全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