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國際鋼鐵研究所(IISI)日前公布全球鋼鐵行業數據顯示,2004年全球鋼產量首次超過10億噸,而且因為2004年中國對鋼鐵需求的激增,鋼鐵巨頭利潤增長迅速,但是中國產能迅速提高則可能導致世界鋼鐵業的重組。
該數據顯示,2004年是全球鋼鐵業巨頭業績較好的一年。由英國、荷蘭合資的鋼鐵集團Corus集團成立五年來首次獲利;德國鋼鐵集團蒂森?克虜伯集團在1999年合并后也于今年首次扭虧為盈;曾為世界最大鋼鐵集團的阿賽洛集團(Arcelor)200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4.9億歐元。從數據看,由于中國對鋼鐵需求激增,2004年歐洲鋼鐵業已將高端鋼鐵產品價格提高了4倍。
國際鋼鐵研究所研究員預計,2005年全球鋼鐵銷售仍將增長,但是中國對鋼鐵的需求仍存在不穩定因素,而且最近幾個月的數據顯示中國對鋼鐵的出口已超過進口,中國鋼鐵業的產能仍然在持續擴大。因此世界鋼鐵業可能面臨大重組。 資料顯示,目前世界最大的鋼鐵公司Mittal Steel就是三家公司合并成的荷蘭鋼鐵巨頭,而前世界第一鋼鐵企業阿賽洛公司,是由法國、盧森堡、西班牙三國的三家大型鋼鐵企業合并而成。跨國"跨度"最大的印度LNM集團則是基本靠并購重組才崛起的鋼鐵巨頭。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全球鋼鐵產能較上游產業鏈仍然比較分散,全球最大的10家鋼鐵生產商占有了世界市場30%的份額,最大的10家鐵礦砂和焦炭供應商則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另外一方面是全球增長最快也是最大的鋼鐵市場中國的鋼鐵產能在不斷擴大,低端鋼鐵產品已經要出口緩解庫存,這兩方面因素加劇了國際鋼鐵巨頭的兼并重組。據悉,英國Corus集團和德國蒂森?克虜伯正在醞釀合并。
而北京科技大學許中波教授認為,全球范圍來看,鋼鐵業兼并重組是大趨勢,世界的鋼鐵巨頭基本都是通過重組獲得產能的優勢并提升發展空間的。中國鋼鐵業雖然增長迅速,但是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與外資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產業集中度低,是中國鋼鐵業的一大問題,與世界鋼鐵產業不斷重組整合的潮流不吻合。
目前,國內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有13家,而這13家企業的合計年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40%左右。國內的鋼鐵產能還在增加,但集中度反而有所降低。與此同時,中國鋼鐵業的兼并重組卻還沒有形成規模,因為鋼鐵業是各地方政府的利稅大戶,跨越行政區域進行兼并的難度非常大。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