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制造發展加速落地,對制造業影響日趨深入。從定義上來看,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感知、學習、決策、執行、適應等新型生產方式。
隨著智能制造相關政策陸續發布,我國制造業迎來了重大變革機遇,逐漸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型升級,并積極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機器人等前沿技術,行業增長形勢穩定。作為制造業的基石,智能制造的主要應用場景,裝備制造業發展愈發受到重視。
具體而言,2009年《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對于智能裝備制造業的政策支持力度。2016年,工信部又出臺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研制60種以上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
此外,《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等其他政策也持續落地,并走向深入實施階段,推動著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在智能裝備制造業整體形勢帶動下,我國智能制造產業趨于成熟,各地對于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區、完善智能制造產業鏈也越發重視。近期,江蘇、湖南等地陸續出臺政策舉措,力促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公布的《智能制造示范區培育實施方案(試行)》提出,到2020年,全省培育建設10家左右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區,成為引領全省智能制造發展的縣區示范標桿,同時將對示范區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建設給予政策傾斜支持。河南省下發的《河南省支持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提出,對智能裝備產業發展、企業智能化改造、開展試點示范、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企業上云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河南省開封市也出臺了《開封市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要求到2020年,將通過試點示范打造5個智能制造標桿項目;培育1、2個細分領域的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對獲得國家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試點示范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另外,湖南省著眼于將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融入實體企業發展,發布了《關于進一步鼓勵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制造企業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企業合資合作成立新的專業化企業,政府最高可給予200萬元資金補助。對符合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的企業,最高可給予1000萬元支持。
智能制造之所以受到國家以及各地政府的支持,在于其體現出的巨大優勢。智能制造發展,不僅有助于企業提升生產、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負擔,而且還有利于提升企業產品附加值,進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業內人士也認為,勞動力缺乏、用工成本上升、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是智能制造的內在推動力,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將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主要方向。地方政府從各個角度予以政策上大力支持,必將有力推動智能制造成為未來最具成長性的領域之一。
目前,隨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成效明顯,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據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元左右,到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