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靈魂,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是決定21世紀國際競爭地位的戰略性產業。洞悉OECD主要國家軟件產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發現并開拓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領域,對于促進我國軟件產業的快速平穩發展,帶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1.美國
美國軟件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是:軟件服務增長快于軟件產品增長,軟件業呈現服務化趨勢。
由于軟件服務業本質上是高技術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軟件服務業的高速增長造成了美國國內軟件勞動力嚴重短缺,短期內不可能改善且有可能更加嚴重。與此同時,傳統產業內部雇傭的軟件技術人員有增無減,其總數已經超過在軟件產業內部工作的軟件人員(據IATT協會報告),加劇了軟件勞動力不足的局面,成為目前美國軟件業發展最大制約因素。
在上述因素制約下,美需要從海外大量進口軟件服務,造成其在通用軟件領域貿易順差(1999年超過100億美元)和軟件服務領域貿易逆差(據估計到2003年,其軟件服務進口將達到150億美元)的分化局面。這為我國等軟件勞動力資源相對充裕的國家打入美軟件服務市場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日本
據日本信息服務產業協會的調查顯示,今后日本信息服務企業將在以下四個領域重點投入人力、物力:(1)應用于骨干業務的信息服務系統的開發;(2)戰略應用軟件的開發;(3)使用于電子商務交易的系統開發;(4)企業間連接系統的開發。
3.英國
英國軟件產業的優勢領域有數據庫、支撐軟件包、虛擬現實、WAP技術、基于神經系統的多媒體應用、實時和對安全性要求高的軟件以及金融、財務軟件和娛樂軟件。
英國勞動者中有90%在為上網的公司服務,其中33%從事與顧客或供應商進行網上財務交易的工作,這一比例超過美國、瑞典、德國、法國、日本和加拿大。
英國軟件和計算機服務業與其他工業分布類似,主要集中在英格蘭南部、米德蘭地區和蘇格蘭。軟件方面,劍橋地區尤為集中。由于該產業強調公司之間的協作和吸引員工方面的競爭,因此,英國軟件和計算機服務業明顯的集中在M4高速公路周邊交通便利的地區。
軟件銷售模式也在悄悄地改變,一些規模較大的軟件公司采取與客戶(至少是部分客戶)簽服務協議的方式而放棄直截了當的產品銷售;采取年度訂購方式而放棄一次性購買方式。互聯網的使用和帶寬的增加為應用服務提供(ASP)的發展創造了契機,軟件企業將通過互聯網發送軟件;通過一對多的方式和外購、集中維護和支持功能提高經濟規模。
據預計英國軟件和計算機服務業將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長速度,到2003年英國軟件和計算機服務業市場價值將達438.51億美元(491億歐元)。
4.法國
法國軟件市場上大致有六大類產品:企業決策輔助軟件、通用軟件、專業軟件、系統工具軟件、互聯/內聯網軟件和科技軟件。2000年,通用軟件和系統工具軟件增長尤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國企業在信息系統改造中越來越多地采用面向客戶地集成管理軟件,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并積極為2001年底向歐元過渡作準備。
2000年,法國市場上具有特定用途的專業軟件種類增多。長期以來,專業軟件集中于工業應用,但現在已逐步轉向第三產業和公共服務。在科技軟件領域,法國技術數據管理系統軟件的發展領先于其他歐洲國家。據預測,技術數據管理軟件到2003年年增長率可達到16%,在世界范圍將形成36.13億美元(270億法郎)的市場。
5.德國
德國軟件企業開發軟件的重點在德國。德國主要軟件企業的特點是年輕,其中67%的企業是九十年代建立的,大多數是從大學、研究機構、大企業中脫穎而出的新公司。
有關資料表明,德國主要軟件企業的出口以歐盟國家為主,而輔助軟件企業的出口重點則是北美和亞洲國家。之所以要將軟件開發合同交付給國外,主要是因為那里有現成的技術、研究水平高、距銷售市場近。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開發成本低。因此,近年來軟件開發首先向印度、東歐、中國、以色列等國家轉移。將軟件開發向國外轉移的主要是輔助軟件企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中的小企業。
從軟件開發的方式來看,德國主要軟件企業和輔助軟件企業在開發軟件方式上有著各自明顯的特點。73%的主要軟件企業從事自主開發原始軟件,而87%的輔助軟件企業則采購基礎軟件并加以改進,為我所用。在輔助軟件企業中,電子和電信業例外,它們開發原始軟件的比例分別高達63%和59%。據統計,輔助軟件企業使用的軟件的三分之二是標準軟件。
6.意大利
從總體上看,意大利的軟件業呈快速增長趨勢。其增長率達到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五倍。意大利軟件市場的主要目標是發展應用系統的集成產品和決策支持系統的數據處理產品。系統軟件市場主要表現為與因特網技術有關的系統軟件和與電子商務有關的系統軟件發展較快。意大利2000年上網的人數已達1340萬人,比1999年增長15.5%。2000年意大利的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其B2C網址從1999年的1253個增加到6000個。
意大利應用軟件的主要發展方向包括:電子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和擴展供應鏈管理系統、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等。
隨著意大利政府信息化社會行動計劃和相關的優惠政策的落實,意大利軟件產業產值和從業企業及人數仍將會處于增長的態勢。
7.加拿大
加拿大軟件企業起步較晚,規模不大,絕大多數是微型企業,每個企業的員工一般不超過10人,企業歷史不超過10年;一般依附大公司搞設計、開發。
從地理分布看,70%的軟件企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兩省總員工數占總員工的71%,兩省1998年稅收收入占全年的72%;
軟件出口主要面向美國,98年來自國際的稅收收入近19.11億美元(30億加元),占總稅收收入的17%左右;
軟件業的用戶或稅收收入來源,主要是商業用戶,占2/3,其次是公共機構如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醫療機構,再次是家庭。
軟件業的戰略聯盟相當普遍。所謂戰略聯盟是指兩個軟件企業,簽訂正式協議,共同開發業務和相互參與商業活動,但相互間不吞并。目前,建立銷售聯盟的企業超過35%,產品開發聯盟的占17%,建立市場聯盟的有16%,R&D聯盟達13%。
8.愛爾蘭
愛爾蘭軟件企業規模較小,上百人的規模就算大企業了,且大部分軟件企業是在原來從事軟件咨詢與服務業務的公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從咨詢服務轉向軟件產品開發時間還不長,對企業質量體系認證的重視程度遠不如印度;但是善于自我包裝和宣傳。
根據歐洲市場20多種不同語言的實際需要,愛爾蘭將自己定位為美國軟件公司產品歐洲化版本的加工基地,實現軟件生產本地化。
由于本國人口少、傳統產業規模有限、市場需求也有限,愛爾蘭較早地把軟件產業發展的目光瞄準了國外市場,使自己的研究開發牢固地建立在國際市場的需求之上。軟件產品以出口為主,根據本國軟件人才資源的不同特點,發展中間件產品,接受外包代工訂單(以軟件工程、項目為主),主攻非品牌軟件出口。目前,愛爾蘭軟件產品出口額已占總額的10%,2000年軟件產品的80%左右用于出口。
9.印度
印度的軟件業屬于外向型的產業,以外包服務為主,軟件企業對于促進印度的出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印度軟件企業有幾個特點:一是市場客戶大:印度軟件企業瞄準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場、歐洲市場,擁有一批像美國通用、波音那樣的著名大客戶。二是企業規模大:印度目前有軟件公司7500家,從業人員41萬,其中5000人以上的公司16家,10000人以上的公司6家,而且大多已走出國門,目前,印度軟件企業在歐美國家有上百家分支機構。三是發展速度快:一些大的軟件公司,在人均產值近5萬美元、公司近萬人規模的基礎上仍能保持年均40-70%的增長速度,印度軟件業近5年的年均增長率達56%。四是管理能力強:印度的幾家大軟件公司,其軟件項目按合同完成率高達96%以上,Wipro更是達到了99.3%。他們對時間、質量、成本的控制能力非常強。
10.巴西
巴西軟件產品收入的構成為:軟件外包(即由客戶提出直接需求定制的軟件)占50%,直接銷售軟件產品占46%,嵌入式軟件占2%,互聯網軟件占2%。巴西軟件企業生產的軟件以應用類為主,包括:銀行軟件、行政管理軟件、商業自動化軟件、財務軟件、人力資源管理軟件、互聯網網頁軟件、軟件中間件、公共管理軟件、服務管理軟件、辦公自動化軟件和工業自動化軟件等。
但巴西軟件企業有自己明顯的弱點,首先,企業的重點在軟件外包,這導致企業在開發自主品牌及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力度不夠(迄今已進行版權登記的軟件產品僅占12.4%);其次,巴西只有少數軟件企業使用國際標準,顯然對出口和發展不利;其次,巴西軟件企業大多為微、小企業,缺乏有經驗的市場營銷員,因此應仿效印度模式,合并中小企業,完善結構。
二、世界主要信息產業大國促進軟件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
一般來說,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和意大利政府并沒有為本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特殊的傾斜政策,這些國家更多地是依靠市場調節的作用,而軟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主要依賴企業自身的R&D投入。與之相比,法國政府比較重視軟件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愛爾蘭和英國的軟件產業的發展則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1.英國
政府支持
英國政府為工業界和學術界在軟件開發及其工業應用方面提供強大的支持,政府資助渠道如下:
1)研究理事會為大學教職員工和研究生提供的資助
2)英國貿易工業部工業預測計劃資助
3)參加歐盟項目合作獲得資助
金融支持
英國擁有一個有活力、有知識的投資群體。許多風險投資公司把軟件業視為重點投資產業。軟件企業通過倫敦證券市場可以獲得一流的國際資本。倫敦證券交易所的TechMark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