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4月24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就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進行解讀。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指出,我國經濟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結構化亮點紛呈,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增勢強勁,已經成為一些地方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
裝備制造迎商機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日前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指出,我國將與周邊國家“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并強調,要“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李樸民表示,“一帶一路”、“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等新增長極和增長帶加快成長,已經由頂層設計轉向專項規劃與具體實施并進,一批交通、生態環保、產業以及重大合作項目已經啟動實施。
相關數據顯示,僅在油氣管道方面,受“一帶一路”和國內需求疊加影響,油氣管道相關公司業績已經開始回升。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中國能源領域已經和亞洲、歐洲等地區和國家展開合作。作為“一帶一路”構想的著力點,能源裝備制造業也迎來新商機。發改委去年年底提出的七大工程包建設將提速,油氣管網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有望獲得先發優勢。隨著國內重大能源通道建設的推進,油氣管道需求量將加速釋放。在中俄、中巴等重大能源工程的推動下,我國油氣管網設備也迎來走出去機遇。
據悉,中國石化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工程(以下簡稱新粵浙管道)環評公示已完成,為后續招標建設做好鋪墊。從將要或正在啟動的工程來看,新粵浙管線總投資1590億元,線路8372公里,預計拉動主干線管道需求量為420多萬噸,支線加城市管網的需求量是主干線的4倍至7倍。另外,西氣東輸四線工程總投資360億元,目前已開展前期工作,預計拉動油氣管線用鋼量100多萬噸。目前參與大型招標體系中的企業僅10余家,總體產能為700萬噸左右,供需結構相對平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指出,中國煤炭逐步減少使用,將推動未來中國石油、天然氣消費快速上升,能源結構調整為石油石化技術裝備提供了一個無限廣闊的市場。同時,非洲的崛起為石油石化技術裝備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有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2.5萬億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和海洋石油技術裝備潛力,這也為中國的石油石化技術裝備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專家表示,“一帶一路”在拉動能源投資,為裝備制造業帶來市場的同時,也要求石油裝備制造業必須加速轉型升級,實現智能制造。
逐步實現國產化、自主化
記者了解到,2013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已經突破20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其中,石油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達4000億元,成為國家石油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力量。
盡管我國石油石化裝備業發展勢頭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處于“大而不強”的階段。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國產裝備的國內市場滿足率還不足60%,在油氣重大技術裝備領域,這一比率甚至更低。
近年來,我國石油石化裝備逐漸呈現國產化、高端化等特點。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推動石油石化裝備國產化與自動化,對保障國家能源產業安全、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意義重大。他指出,如果關鍵設備完全依賴進口,我國在價格商定中就處于被動地位,在整個裝備制造領域,高附件值技術設備甚至占到總利潤的80%。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不僅有損我國經濟利益,甚至威脅我國能源安全。此外,提升石油石化裝備國產化與自主化,還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有助于拉動整個石油石化技術水平。
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理事長周守為表示,國產石油裝備逐步贏得國際市場認可,中國企業“走出去”將獲得更廣闊的空間。為此,要努力造就一批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關鍵環節,具有產品、資本和技術競爭能力的石油裝備骨干企業,加快走向國際市場。還要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通過“綠色制造”,大力發展高技術、低能耗、安全環保的石油裝備,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成色與品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指出,要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提升石油裝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滿足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等新興領域的需要。
另外,我國石油資源相對匱乏,因此天然氣、頁巖油氣等的開發利用成為改善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小杰指出,繼續提高我國石油石化裝備自主化水平,是確保我國天然氣行業長期平穩發展的途徑之一。
據了解,國家能源局正在重點組織和實施天然氣液化、海洋工程裝備的國產化工作,要求石油和化工裝備制造企業重點要完成尚未實現國產化的石化裝備的攻關,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其中,陸上油氣田勘探開發要大力發展能夠滿足沙漠、戈壁等特殊地區需要的技術裝備,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所需的高端裝備制造要瞄準智能化、自動化石油和石化裝備;非常規油氣田勘探開發中煤層氣、油砂、油頁巖等技術裝備也要取得重點突破。不少石油石化裝備制造企業在提供頁巖氣開發整體解決方案及其配套設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