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全球產業界正迎來新一輪變革,中國也不例外。自李克強總理今年兩會期間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并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中國產業界開始重新審視這一趨勢。
作為業界領先的信息技術廠商,浪潮集團密切關注產業界的最新趨勢,4月23日在京舉辦“中國制造2025@浪潮”戰略發布會。該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表示,未來三年,浪潮將鞏固在大型企業云產品、方案和服務市場的持續領先地位,秉持中國制造2025@浪潮戰略,改變中國管理軟件市場競爭格局。
順勢而為
“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改變著一個一個傳統產業,目前改造的比較徹底的是吃喝玩樂為主的消費互聯網領域。”王興山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中國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王興山的判斷源自他對國家頂層設計的觀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的核心是將互聯網作為創新源動力,實現強大的融合性和可擴展性。“中國制造2025”主攻方向則是智能制造,它需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深度融合互聯網新技術與制造業,優化制造業的生產方式、投資方式、管理方式和商業模式等,改造提升中國制造業。
而本次發布的新戰略的核心正是浪潮將積極應對“互聯網+”與傳統企業融合的挑戰,抓住中國制造2025重大機遇,以混合云應用模式為主攻方向,以實現智能制造為目標,加速以數據為中心的企業云落地步伐,成為中國智能制造綜合解決方案領導廠商。
“這個新戰略是浪潮結合自身的優勢,順應‘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大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出的戰略選擇。”王興山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要靠創新驅動新一輪經濟發展,而信息技術驅動則是創新驅動的重要內容。
穩步推進
新戰略展現了互聯和智能時代制造業企業信息化全景,提出關鍵環節技術應用、整體技術應用、智慧企業“三步走”的策略。關鍵環節技術應用階段,以精細化提高質量和效益、用“互聯網+”改造關鍵業務環節、開啟智能分析與決策;整體技術應用階段,實現從設計開發、生產計劃到售后服務的全生命周期集成,完成設備、產品、客戶的全面連接;最終成為智能優化決策為核心,大數據驅動業務活動執行,以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產品為標志的智慧企業。
為支撐“中國制造2025@浪潮”戰略的切實落地,浪潮規劃了六大產品支撐平臺,并制定五大戰略措施。五大舉措分別是:產品研發方面,成立浪潮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中心,加強美國研發中心,新建德國研發中心,建立“海外—國內”協同研發機制,重點汲取德國工業4.0的理念精髓和實踐經驗,加大GS6、GSP+研發投入;加強戰略客戶的協同創新及應用示范,與戰略客戶協同創新,實現樣板帶動;建立浪潮、用戶、咨詢機構、ISV等乃至國外機構共同組成的智能制造信息化聯盟,打造創新應用合作生態圈;通過國際化合作,建立和完善人才引入、培養機制;利用浪潮集團的資本優勢,加快智能制造和“互聯網+”方向的投資與并購,完善浪潮的產業鏈構成。
六大產品支撐平臺包括精益運營管理平臺、智能供應鏈平臺、工業電商平臺、智能制造集成平臺、大數據服務平臺、浪潮數據中心平臺。特別強調的是,GS6是支持混合云模式的企業云應用平臺,為企業提供各層級、全要素、完整的價值鏈管理,是中國制造2025@浪潮戰略落地的關鍵支撐。
戰略起步
就在新戰略發布當天,由浪潮集團聯合20多家機構發起的“中國智能制造信息化推進聯盟”宣布正式成立。該聯盟致力于打造成協同創新平臺與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廣聯合體,共同推動國家智能制造產業相關標準制定和推廣工作。
王興山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作為業界領先的云計算與大數據服務商,浪潮的企業管理軟件產品擁有近二十年的積淀,坐擁軟硬一體及云計算、大數據方面先進技術優勢,是業界“技術先進,應用高端”的代表性品牌。在市場層面,浪潮擁有龐大的世界級企業應用案例庫,是締造“中國力量”的重要貢獻者之一。浪潮不僅支撐我國第一艘航母建造、神舟系列飛天計劃,參與搭建全球最大的智能糧庫,還為超過40萬的企業客戶提供信息化服務。浪潮在諸多產業領域已經積累了較大的優勢。
據悉,聯盟將以航空航天、船舶、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為中心,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浪潮作為理事長單位,發起成員單位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山東山大華天軟件有限公司等。
王興山還向制造產業鏈不同領域的有關機構發出邀請。“期待更多新成員加入進來,打造協同創新平臺與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廣聯合體,推動國家智能制造產業相關標準制定和推廣,促進相關軟件的融合集成應用。與此同時,圍繞智能制造產業鏈的新需求合力攻關,形成分行業的自主核心技術,面向各個細分行業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及咨詢服務,提升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水平,打造智能制造生態圈。”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制造2025@浪潮”戰略并沒有過多聚焦于時下被炒得火熱的“互聯網+”概念,而是著眼于十年后的中國制造,與同類廠商形成了實質性品牌區隔。聯盟的成立則標志著“中國制造2025@浪潮”戰略并不是空談,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