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助力新能源發展紀實
11月6日,酒泉瓜州的戈壁灘上冷風嗖嗖,氣溫已經降到零度以下。酒泉風電基地二期300萬千瓦風電送出工程建設者還在寒風里加緊施工。該工程一標段項目經理李勇指著遠處的風機說,酒泉風電基地二期裝機300萬千瓦,電力要通過我們建的這條線路送到750千伏大網上,上面給我們壓的時間很緊。
酒泉風電基地二期300萬千瓦風電送出工程投資3.79億元,這僅是甘肅省電力公司河西新能源送出配套電網工程的一部分,該公司計劃在3年內投資228億,建設3387公里線路,實現甘肅—湖南間直流通道800萬千瓦的電源輸送能力,滿足酒泉二期300萬千瓦及后續風電和全省500萬千瓦的光伏接入電網的需求。
在貫徹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341” 項目工程發展宏圖中,發展新能源產業是河西地區的重要舉措。服務新能源就是服務地方經發展,甘肅省電力公司多年來一直在不懈努力。
電網追風:滿足了酒泉一期風電外送
2009年8月8日,國內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酒泉奠基。早在此之前,酒泉地區風電漸成規模,甘肅電網為了風電外送從電網建設、技術研發、調度運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為酒泉當地的用電負荷有限。截止2013年10月底,河西五市新能源裝機797萬千瓦,火電和小水電裝機559萬千瓦,當地的負荷約有510萬千瓦,電力裝機富裕,本地無力消納,在目前的電力市場環境下,只能通過電網外送。
要塞河西走廊是酒泉風電外送必經之所。2010年之前的河西電網長1000公里,串聯7個330千伏變電站,是當時國內距離最長,串聯變電站最多的330千伏電網。受電網結構所限,輸電能力較弱,西電東送能力僅為70萬千瓦。
為了配合酒泉風電場開發建設及送出,甘肅電網建設投資逐年加大,甘肅省電力公司先后投資約86億元,建設風電配套電網項目。2011年11月3日,河西750千伏聯網工程與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同一天竣工。
甘肅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王赟中說:河西750工程承擔的兩個使命,一是新疆與西北聯網,二是酒泉風電送出。河西750的設計輸送能力330萬千瓦,基本滿足了包括酒泉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在內總計516萬千瓦風電的并網及送出需要。
盡管電網建設的投資不斷追加,但還是趕不上風電發展速度,棄風限電不可避免。在電監會2012年7月發布的《重點區域風電消納監管報告》中指出,規劃不協調、建設不同步、送出通道受限是造成風電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比電網建設來說,風電項目批復速度快,建設周期短,2012年底省內新能源裝機、發電量分別較“十一五”初期增長72倍和95倍。爆發式增長的風電倒逼電網建設緊追新能源發展。
西北聯網一通道之后,國家電網又建設了新疆至西北主網750千伏第二通道,酒泉四回750千伏線路最大輸電能力提高到750萬千瓦,緩解甘肅新能源出力受限情況;為確保酒泉二期800萬風電送出與消納,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獲得前期“路條”,可研已經通過評審。
王赟中指出,對于酒泉一期風電,甘肅省內可以勉強消納,二期風電機組的相繼投產,甘肅省及西北電網內市場難以消納,跨區外送是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