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神十在太空遨游的同時,一場以航天器新技術驗證和航天醫學試驗為主題的太空試驗也在廣袤的星空中拉開帷幕。它們中有利用太空環境下進行的科學探索,有瞄準未來航天發展進行的新產品驗證,還有的是定位“服務國民經濟發展、服務民眾生活”而開展的試驗。
據神舟飛船抓總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介紹,從神一到神十,中國航天技術的民用價值被不斷放大,很多技術轉化已經開花結果,改變了很多產業的發展模式,并“改頭換面”,對于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百姓生活品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神舟飛船兼職“新技術實驗室”
載人巡天、太空漫步、萬里穿針……當世人為神舟飛船所創造的一個個奇跡驚嘆時,卻往往忽略了它的另一個身份——“新技術實驗室”。其實,從神一任務開始,神舟飛船就默默擔負起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使命。神一搭載了一些農作物種子,開展“太空誘變育種”實驗;神二首次進行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物科學、空間材料、空間材料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神三進行了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試驗,顯著加快了我國生產高純、高效生物制品和研制生物藥品進程;神四搭載了33件科研設備,開展實驗為空間制藥和培育生物新品種探索新方法;神五首次載人航天,進行載人生保試驗;神六第一次真正實現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進行航天醫學空間實驗研究;神七搭載了包括微生物菌種和雜交水稻在內的物品,進行了固體潤滑材料外太空暴露試驗;神八搭載了33種生物樣品和中德合作的生物培養箱,進行了生命科學實驗;神九開展了15項航天醫學相關實驗,首次開展了在軌微生物檢測、失重條件下撲熱息痛的藥代研究;神十進行了數十項在軌試驗,還將首次進行在軌科普講座,通過實時的數傳系統,首次實現天地互動。
以太空育種為例,在這個領域,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通過神舟飛船搭載的種子,在太空經過宇宙輻射、微重力、高真空等條件的誘變,會發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在返回地面后進行培育種植,可以培育出身兼高產量、高品質、高抗病性、好口感等諸多優勢的良品。五院天水綠鵬公司已育成13000多份優異種質材料,其中很多正是來自神舟飛船的“蘊育”。這些新品種已示范推廣到甘肅、陜西、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不僅實現了農業增加值的大幅增加,更為我國走出“農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困境,實現農業增產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
不僅餐桌上可口的菜品,就連生病時服用的藥品,也有鮮明的“太空背景”。我國抗癌藥物紫杉醇、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特效藥“他汀”等藥品,以及五院航天生物公司研發的抗衰老藥品“輔酶Q10”等,也都借著載人航天工程的東風,實現了研制的重大突破。
此外,經過神舟飛船這個新技術實驗室的試驗、歷練,具有愈合、修復作用的蛋白藥物,在空間暴露后潤滑性能不降反增的潤滑材料,既透氣又隔熱的新型材料等近千項國家級發明專利和科技進步成果,不斷縮小著從夢想到現實之間的差距。同時還帶動了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航天醫學等基礎學科探索的深入,帶動了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推進技術、計算機等現代信息和工業技術的創新發展,帶動了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光電子以及通信、遙感等產業的興起,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促進了我國高科技產業群體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