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射頻到數據分析,從政府推動到企業主導,物聯網行業在經歷兩大改變后,有望進入一個全新的2.0時代。
昨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業界基本達成共識,“應用”將改變物聯網行業的生存狀態。
“把物聯網當作概念炒作,認為物聯網就是把一堆機器堆在一起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曙東的這番話,將物聯網的“前世”和“今生”劃出了一條界河。
如今,“智能應用”已經成為物聯網的基本元素,其中的“綜合分析數據行為”能力成為行業競爭的核心戰場,“現在,如果一個做監控的也自稱是物聯網企業,將會成為行業笑柄。”工信部國家物聯網創新推廣中心、上海農業物聯網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王健說。
與此同時,推動物聯網生存發展的力量,也在發生著改變。
政府“隱退” 企業擔綱主推手
“企業買單,是今年物聯網行業發展的一個突出變化。”王健向上證報記者描述了行業的變革。而這,意味著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物聯網可持續生存發展大門正在打開。業內人士表示,這將有利于物聯網行業避免重蹈光伏行業的覆轍,“因為政府的補貼是不可能長久的。”
不可否認的是,物聯網的初期投入是在政府的推動下實現的,公共場所安全系統、智能交通、市政管理……率先啟動的物聯網工程,其身后無不透露著政府的影子。
但現在,企業尤其是一些民營企業,正在成為物聯網應用的積極參與者。“我們做的一個項目,就是煤老板投資的養魚場物聯網系統。”王健說。正是煤老板這樣的外部資本引入,養魚的水面得以擴大,而這時,管理就成為瓶頸,大面積的水產養殖如何通過無線傳輸控制遠程養殖?物聯網的商用市場由此打開。
物聯網近幾年來的技術儲備,也使得其商用“水到渠成”。昨日,上證報記者獲悉,保險公司正在成為物聯網應用的一大領域。在鄭州,由保險公司推動的助動車保險物聯網系統,減少了由于車輛丟失造成的大筆賠付;在安徽,保險公司則委托農業部農業物聯網標準化工作組組長單位安徽朗坤物聯網有限公司,研發無人機農田監測平臺,以保證賠付的可靠性。
“聯姻”金融 資本發揮助推力
市場的打開,也使得物聯網企業對資本的需求增加。“物聯網是一個需要大投入的服務領域。”王健稱,這使得一些在行業細分市場領域中有運作基礎的公司,開始積極尋求資本的支持。
“我們是有上市計劃的。”昨日,上海可魯系統軟件有限公司董事長辦公室主任呂威表示。作為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尤其是石油管道運輸物聯網系統和智能電網遠程管理領域號稱“沒有競爭對手”的優勢企業,上海可魯面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遠程管理市場,有意進行擴張發展,而公司的選擇,就是實現上市。這是典型的張江高科技園區企業的思路。
主攻農業物聯網的安徽朗坤物聯網有限公司則在積極引進風投。“目前,我們的首輪融資已經基本確定了,首輪融資額大約在1.2億元左右。”安徽朗坤集團副總裁袁建平透露。不僅如此,袁建平稱,公司還在農業部的支持下,正在籌備發起成立規模為100億元的中國智慧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以創造農業物聯網產值1000億的目標。據他介紹,現代農業發展基金,將采用BOO模式,即由公司投資、公司建設、公司運營、公司收益,建立省一級的農業物聯網。
業內認為,今年3月,四部委發布的《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了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的總體目標(2013-2025年)和近期目標(2013-2015年),到2025年,產業形態將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現在,物聯網領域的企業正在朝著這個目標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