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面對復雜的市場,我們在采購中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如何以更低的價格買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低端器件選型注意“潛規則”
按照市場來分,功率分立器件可以分為低、中、高三大類:低端產品以國產元器件為主,包括一些小信號二極管、齊納二極管、三極管、整流器件等,中端低壓MOSFET器件以臺灣地區、韓國制造居多,高端產品則基本是歐美國家的天下,例如一些高壓MOSFET、肖特基組合、IPMSPM智能模塊、大功率IGBT等。
低端產品市場目前已經基本全部被中國本地廠商所占領,以節能燈、充電器等使用較多的雙極型三極管(BJT)為例,該市場主要供應商包括汕頭華汕電子、江蘇長電科技、吉林華微電子、深圳深愛半導體、無錫華晶微電子等。由于深愛、華晶等公司都是一方面做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賣芯片給一些小的封裝廠家,所以市場上的同源同質競爭較為激烈。
由于競爭的壓力,各個廠家都在不斷地縮版,“僅13001一個品種,同一個工廠至少有5種版本,有的工廠甚至超過10種,這給整機制造商在選用時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深圳南方芯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羅義表示,“現在BJT行業的‘潛規則’,也即評價產品質量和價格的前提依據,就是芯片的‘尺寸’,所以整機制造商選擇BJT時首先會詢問是多大的芯片,這個已經是行業里評定產品參數的一個新標準了。”因此他建議,面對這種情況,整機制造商在選用某一型號的BJT時,應該將應用環境、參數要求等提供給供應商,讓供應商自己給出一個很合適的產品,然后再根據供應商提供的具體“尺寸”的產品進行設計,這樣的方式是為了讓整機制造商少走彎路。
MOSFET降價凸顯本地優勢
目前MOSFET市場的主力仍然是歐美廠家,英飛凌、意法半導體、飛兆半導體牢牢占據前三位,威世、安森美等品牌緊隨其后。以性能而言,以上品牌仍然是整機制造商的首選,不過,由于電源產品的市場競爭也相當激烈,而最主要的競爭還是體現在價格競爭方面,這就給其他地區的MOSFET產品提供了生存機會。
飛捷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寶林指出,近年來臺灣地區的功率芯片市場發展較快,擁有萬代半導體(AOS)、華瑞股份(CET)、富鼎先進(APEC)、茂達電子、致新科技等MOSFET供應商,韓國也涌現出AUK半導體、KEC電子、SemiHow半導體等新品牌。他表示:“如果從性價比方面來考慮,AUK半導體的產品更加合適,而KEC電子更注重的是品質,此外臺灣地區萬代半導體主要是在低壓MOSFET占有比較大的市場,這家公司發展比較快。另外,恩智浦的MOSFET產品還可以,但推廣得并不是很好;ROHM在MOSFET的市場占有不多,東芝的器件一致性做得比較不錯,但日系廠商的交期都很長,比較死板,不過近年來他們的服務還是有了很大改善。”
除此之外,中國本土MOSFET制造商如江蘇長電、南方芯源、哈爾濱圣邦微電子、深圳長運通、芯源科技和深圳美芯等也都已經實現了產品量產,但是由于起步較晚,技術和市場都相對落后,從目前來看市場占有率還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