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科技日報
中國科學家為尋找反物質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家率先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伴隨著春天的腳步,兩項世界級、諾獎級的研究成果接踵而至,堪稱科技的好聲音。中國科學家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國際科技領域的高度贊賞,振奮了全國科技界,進一步鼓舞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共筑“中國夢”的創新自信。
近年來,我國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重大科技工程的多個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一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這些創新成就,充分體現了我國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養引進優秀人才、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的成效,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從來沒有如此迫切,過去支撐經濟快速增長的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隨著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變革的孕育和興起,全球技術要素和市場要素配置方式將發生深刻變化,給產業形態、產業結構、產業組織方式以及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帶來深刻影響。如果我們不能抓住新的發展機遇,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會越拉越大,還有可能被長期鎖定在產業分工格局的低端。我們沒有更多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
創新需要增強自信。我們有改革開放30多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有持續創新形成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創新驅動發展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跨越。我們還有獨特的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不但是我們過去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也是未來推進創新跨越的重要法寶。要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條件,發揮好我們的優勢,加強統籌協調,促進協同創新,優化創新環境,形成推進創新的強大合力。
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對自主創新能力沒信心,把自主創新成果看輕了,亦步亦趨,不敢超越;也不能妄自尊大,缺少虛心學習的態度,驕傲自滿,夜郎自大。
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創新,別的國家也在創新,發達國家比我們起點高、投入大、走得快,我們必須正視現實,承認差距,密切跟蹤,迎頭趕上。
增強創新自信,就要堅持和鼓勵使用創新技術。如果有了技術突破誰都不用,那就難以繼續前進。應用中出現一些問題是自然的,不要一出問題就往自主能力上扯,這不是科學的態度。自己的創新成果自己都不相信,不使用,怎么能指望別人去相信去使用。要建立健全優先使用自主創新成果的機制,實行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促進自主技術、自主品牌、自主標準的成果為我所用。
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長期落后歸根到底是由于技術落后,而不取決于經濟規模大小。中國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術落后,正是由于技術創新和工業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強才得以用堅船利炮轟開我們的國門,教訓極為深刻。只有以史為鑒,我們才能深刻理解今天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中國夢”筑就創新基石,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和責任。讓我們把個人理想與實現“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奮發有為,為筑就偉大夢想貢獻創新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