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如期舉行。當下的風能行業,雖前途光明,但荊棘密布。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過剩率在50%以上,國內風機價格從2008年的每千瓦6200元以上下滑到現在的3500元,企業利潤率不到10%。
行業寒冬之下,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如何逆勢突圍,成為被廣泛討論的話題。為此,記者專訪了五家代表性風電企業,揭秘風電寒冬之下的生存法則。
華銳風電:瞄準海上風電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華銳風電高級副總裁陶剛說,擺脫行業危機,華銳現在最主要的優勢在于對市場的判斷。
陶剛介紹,華銳是第一個做1.5兆瓦風機的企業,目前這個市場迅速做開,成為了主流市場。基于對中國風能未來市場、尤其是海上風能市場的一個預判,現在華銳主推5兆瓦和6兆瓦的機組。
陶剛表示,根據中國的風能戰略規劃,到2015年,風電裝機將達1億千瓦,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風電市場。因此,陶剛判斷,未來大型化是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海上風電在中國會有非常大的潛力,華銳將會更多地側重于海上風電市場。
維斯塔斯:主打風場重評估
針對此次行業危機,維斯塔斯中國區首席運營官鄭宗功表示,采用共生的方式是大勢所趨。在整個風電行業,不只是供應商難受,開發商也難受。
“我們在做項目的時候應該更加嚴肅,而不是跑馬圈地,現在很多項目都有前評估,我們維斯塔斯要盡量給客戶提供一個真實的評估數據和有效建議。任何一個項目必須要有規模,要有效益,這樣才能有收益,才能帶來回報。”鄭宗功還介紹,在目前的形勢下,維斯塔斯為客戶提供一種新的服務——風場的重評估。維斯塔斯將根據已經掌握的經驗技術優勢以及維斯塔斯全球氣量數據,對改良后的風場運營情況做專業評估,測算出未來五年或者十年的收益,然后和該風場現在的收益作對比,以此判斷這個風場是繼續建二期,還是立即廢止。
聯合動力:三大優勢確保不懼寒流
聯合動力營銷總監李杰表示,從聯合動力的角度看,行業危機是好事情,是風電行業往有序發展的必然。
風電行業經過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現在暴露了許多問題。風能產業應該以光伏產業為教訓。
李杰說,有三點優勢能確保聯合動力不懼“寒流”。第一,聯合動力雖然年輕,但畢竟有國電科環的支持,聯合動力不是這個行業的陌生人。第二,中國風電[0.25 1.24%]行業發展迅速,聯合動力的發電機組也開始走上世界舞臺,并不斷獲得世界的認可。第三,聯合動力的很多人才來自于國外大公司,擁有豐富的技能和經驗,對整個世界風電格局有相當的了解,不懼競爭。
金風科技:在新興市場找到希望
針對如何度過風電寒冬的問題,金風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武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可再生能源依然是國家發展戰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他表示,近幾年,電網企業為了接納風電,在電網建設上的投資額巨大,超過了以往很多年累計的投資額。
“我們相信,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電網企業依然會持續地接納風電,還會持續地投入。”武鋼說,從全球視野來看,很多新興的國家現在也非常重視可再生能源,金風科技已在新興國家找到了希望,在智利、厄瓜多爾等地金風都有項目,整體來看機遇比較多。
南車電機:高端電機領域優勢明顯
南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洋表示,當價格成為主要的競爭要素之后,永磁直驅便失去了競爭優勢。為了和市場結合,南車電機所做的大量研發都是在尋求永磁直驅自身的改善和技術路線的變化。南車電機堅信,永磁直驅的技術和分層在未來大功率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領域有絕對優勢。
南車電機首席設計師李進澤介紹說:“在高端電機制造領域,南車電機有絕對優勢。基于軌道牽引電機技術的高可靠性、高性能的要求很能滿足各行業對特種電機的需求。比如石油鉆井電機、電動輪自卸車電機等,在石油開采、煤礦行業發揮了很好的效果。”
摩根新材料:主攻儲能設備
摩根新材料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摩根公司在全球范圍內一直關注并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2006年,當中國大面積發展風電等清潔能源時,摩根公司便開始在中國國內從事相關產品的生產和研發,全面拓展風電市場,其生產的儲能設備和鋰電池幾乎可以應用于所有的新能源產業,這也將是摩根公司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但近年來受行業影響,摩根公司在全球的風電業務幾乎下降了50%。
對于公司未來發展趨勢,摩根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作為風電配件生產商,摩根公司雖然不能主導風電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會隨時做好充分準備,等待行業再度復蘇。
前途一片光明,道路曲折往復,這句話用來形容當前的風電行業再合適不過。
但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電在中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與此同時,作為世界最大的風電市場,中國政府的表態,似乎也讓巨頭們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