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球經濟的下行趨勢十分明顯,受此拖累,國際鋼材市場需求放緩及價格回落已不可避免,累積多時的鐵礦石“價格泡沫”,似乎也應該順勢來一次清算了。不然的話,普遍虧損的中國鋼企仍將深陷“低鋼價、高成本”的困局中無法自拔,而中央政府剛剛通過的鋼鐵業振興規劃,也會面臨落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在全球經濟氣候急劇變化的大背景下,正在展開的新一輪鐵礦石談判中,買賣雙方如何較量?能否達成最終妥協?話語權會不會易手?“游戲規則”又將發生什么變化?凡此種種,將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一線調查
鋼企生存“兩重天”
2009年1月9日,凜冽的北風和慵懶的陽光,在華北工業重鎮唐山市驟然相遇。
從市中心到工業區豐南區的路上,可以看到一排排高高矗立的煙囪以及巨大的冷卻塔,它們頂部冒出的煙霧和水蒸氣,在湛藍的午后天空映襯下,白得耀眼。
這里坐落著國豐、聯強、貝氏體等多家鋼鐵企業,那些升騰中的白色煙霧和水蒸氣,宣告著它們正在緊張的生產之中,同時也意味著當地眾多鋼鐵企業已從長時間的“休克”中醒來。
因禍得福
“這些鋼廠至少有兩個月沒有開工了。”出租車司機告訴前來采訪的《中國經營報》記者。
當記者走進廠區的時候,注意到里面不少大型設備都是銹跡斑斑,讓人不免聯想到過去幾個月的閑置之痛。廠區里的工人們盡管滿面灰塵,但很多人臉上分明掛著笑容。
“據我了解,前段時間抱怨鐵礦石價格偏高的8家大型民營企業,現在活得都很好,有的企業還計劃擴產。”河北冶金協會秘書長王大勇說。他在過去一個月內走訪了河北多數的民營鋼廠,實際情況大大出乎意料。
王大勇沒有透露計劃擴產的鋼企的具體名稱,但肯定地說它們“都是買現貨鐵礦石的企業”,因為現貨礦的價格要比長期協議礦(簡稱長協礦)的價格便宜,與通常購買長協礦的國營大鋼廠相比,民營鋼企回旋余地更大。
據悉,河北民營鋼企所購買的現貨鐵礦石,基本都是印度礦,而近期印度礦的價格要比長協礦低30美元/噸。由于2008年下半年鋼材市場價格大跌,長協礦與鋼材價格甚至出現了倒掛。無奈之下,大鋼廠能停產則盡早停產,減少虧損,個別生產高爐由于每次的點火成本較高,只能硬著頭皮,明知虧損也要開工。
“按照2007年我們集團鋼產量1400萬噸計算,大約需要鐵礦石1700萬~1800萬噸左右,其中85%是從國際市場采購的。”唐山鋼鐵集團(下稱唐鋼)新聞辦主任鄭戈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這家隸屬于河北鋼鐵集團的唐山最大規模鋼企,在2008年鋼鐵市場急速下跌過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