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聯重科泵車臂架焊接車間里的機械“手臂”。圖/記者殷建軍
機器人加速上崗的背后,傳達的訊息是——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對于不少“湖南制造”企業而言,招工難和工人流動率高將是一個普遍要面對的問題。而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正在扭轉過去工人工資低的狀況,本就不大的制造業利潤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在湖南,機器人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請進制造車間。它們的出現,正在給湖南制造業帶來怎樣的改變?
“你為什么要聽我的指示?是不是只要我說的話,你都要照做?”帶著忐忑的心理,蘇祥小心翼翼地問道。“因為我已經跟您綁定在一起了,您就是我的主人。只要主人讓我做的事情,我都會去做。”美女機器人微笑著說道。
一出在網絡小說中出現的機器人圖景,正加速在湖南制造類企業的工作現場實現。省焊接學會秘書長黃立新證實,目前湖南不少大企業包括中聯、廣汽菲亞特等,都在加速使用機器人,僅在焊接等高難度領域,目前自動化率達到了23%左右。
外形
一個“大腦”控制六只“手”
在不少科技迷眼中,最好的機器人是可以隨心所欲調節的,它的形狀可以像水一樣變化,還能重新凝固塑形,應用于不同用途。僅僅這些還不夠,家用機器人應該可以洗碗、掃地,在客人來時,還能用美妙的聲音致歡迎辭。如果是工業用機器人,可以下煤礦,提重物,到人類不能到達的危險地帶進行作業……
走進廣汽菲亞特和中聯重科的制造車間,這里的機器人卻不是想象中的模樣,與其說是機器人,還不如說是一支支“機械手臂”。
在中聯重科泵車臂架焊接車間里,一根長達17米的桁架上,兩支噴上了油漆的“手臂”相向而立。正面看去,“手臂”有如一個機械直尺。工作人員摁下控制鍵,直尺上的焊頭開始“熱烈親吻”泵車臂架,一時火花四濺。焊接車間班長朱興尚介紹,泵車臂架焊接主要分為腹板拼接、腹板折彎、下蓋板拼接、組箱、腹板和蓋板定位、箱體內焊、臂架外部焊等七個環節。而現在,七個環節中已經有三個環節采用了機器人。
在星沙廣汽菲亞特焊接車間內,也有數百支長相相似的機械手臂。車間工程師程晨說,目前“菲翔”的前地板、后地板、前圍擋板以及前縱梁和后縱梁等,基本都采用機器人焊接。
這些“手臂”不少呈現S形狀,工作時可以根據需要彎曲,也方便將焊嘴伸到零部件不容易焊接的角落。與中聯重科的機器人是“對吻”工作方式不同,“菲翔”車間的機器人,四臺或者六臺機器人“擁吻”的工作現象隨處可見。工人師傅打開控制鍵后,六個焊嘴同時開工,對著零件不同的部位進行焊接。
能力
100多分鐘的工序40分鐘就搞定
機器人上崗,直接帶來的是效率。此前媒體報道,一些引進了自動化生產線以及機器人的富士康工廠,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組裝線,如今可縮減到5人,所做的工作也僅是操控機器人,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在中聯重科的制造車間,據介紹,原來需要6個工人的焊接工序,使用機器人后,兩個人就可以完成了。
朱興尚介紹,僅一道箱體內焊,如果是在去年4月,要人工完成這道焊接工序,耗時至少在100分鐘以上,還有可能因為焊接質量原因出現返工?,F在,僅需要機械“手臂”工作40分鐘左右。算起來,幾乎頂了三個人的工作量。
“沒有使用機器人時,工藝雖有嚴格的標準,但執行時會打折扣?!敝炫d尚說,操作的好與不好,與人的心情和技能水平關系非常大。用他的話說,操作工當天心情好,焊接質量就不錯,哪天心情郁悶,這焊接質量就不好說了。
由于剛性約束力較弱,不少人經常尋思著偷工減料。結果是,臂架焊接經常出現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