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產業領域。有人稱之為是“第五次全球產業浪潮”。它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
首先,低碳經濟是相對于基于無約束的碳密集能源生產方式和能源消費方式的高碳經濟而言的。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在于降低單位能源消費量的碳排放量,通過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積降低能源消費的碳強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
其次,低碳經濟是相對于新能源、相對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經濟發展模式而言的。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在于促進經濟增長與由能源消費引發的碳排放“脫鉤”,實現經濟與碳排放錯位增長,通過能源替代、發展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控制經濟體的碳排放彈性,并最終實現經濟增長的碳脫鉤。
再次,低碳經濟是相對于人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種為解決人為碳通量增加引發的地球生態圈碳失衡而實施的人類自救行為。因此,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在于改變人們的高碳消費傾向和碳偏好,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費量,減少碳足跡,實現低碳生存。
由低碳經濟而派生出的“碳金融”,在國外的金融機構中已有一些成功的實踐。比如,荷蘭銀行“碳金融”業務領域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碳交易業務。在碳交易領域,荷蘭銀行已是排名世界前十位的交易商,憑借其廣泛的全球性客戶基礎,為碳交易各方牽線搭橋,提供代理服務,獲取中間業務收入,隨著代理交易業務的增長和交易經驗的積累,荷蘭銀行在代理業務外又做起了自營業務,利潤額大幅提高。二是環保概念理財產品。通過對各類上市公司股價表現的研究,荷蘭銀行發現近年來開展環保業務的上市公司股價表現遠好于股市綜合指數,于是選擇這些公司為樣本股,設計了氣候指數和水資源指數,并推出收益與上述指數掛鉤的氣候和水資源環保理財產品。這兩個產品推出后深受歡迎,僅通過歐洲一家大型超市就賣了3000萬瑞士法郎。荷蘭銀行還將一部分理財產品以獎金方式分發給員工,既加強了員工的環保意識,又提高了員工對銀行社會責任的認識,同時由于理財產品有較長的期限,對穩定員工隊伍也有積極作用。
中國碳交易市場早就受到了國際金融機構的青睞。2004年摩根士丹利進入了碳交易項目,2006年承諾5年內將投資30億美元擴展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業務。如今,摩根士丹利項目有寶豐縣耐火材料生產線焦爐煤氣利用項目(一期)、固始縣楊山明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物質熱電廠項目、平頂山瑞平石龍水泥有限公司低溫余熱電站工程等。而中國目前最大的碳交易項目——遼陽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減排項目,則被高盛國際和加拿大納德資產管理公司拿到。截至2008年底,高盛國際在華已經擁有了黑龍江建龍富余煤氣發電項目、河南昌源36兆瓦生物質發電項目、黑龍江東寧大架子山和西大崗風力發電項目、黑龍江東寧華富風力發電項目、黑龍江依蘭雞冠砬子山風力發電項目等。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