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自歐美貿易保護主義的層層圍堵,中國正式打響光伏反擊戰。記者獲悉,在不久前對歐盟多晶硅發起“雙反”調查之后,中國商務部5日正式將歐盟光伏補貼歧視性措施訴至WTO。與雙反調查不同,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下的訴訟將直指歐盟政策核心,給其有力一擊。
據了解,歐盟成員國意大利和希臘的法律規定,如果光伏發電項目的主要零部件原產于歐盟國家或歐洲經濟區國家,該項目生產的電力即可獲得一定金額或比例的上網電價補貼。以意大利為例,2010年中國光伏電池片和組件對意出口額為48億美元。2011年意方出臺上述補貼措施,當年中國相關光伏產品出口額降至38.8億美元,今年前9個月對意出口額僅為7.6億美元,同比下降78.8%。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5日發表談話表示,中方認為,歐盟部分成員國上述補貼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協定關于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的規定,構成了世貿組織協定禁止的進口替代補貼,并嚴重影響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損害了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正當權益。中國政府有權利也有責任為本國光伏企業爭取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
按照WTO程序,世貿爭端解決程序于5日正式啟動后60天內,相關方未能通過磋商達成一致,中方有權提出設立專家組審理此案。
近期,中歐光伏戰硝煙彌漫,爭端層層升級。今年9月初,歐盟委員會不顧中方多次呼吁通過磋商合作化解光伏產品貿易摩擦,執意發起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該爭端年涉案金額近1300億元,是中國歷年來遭遇最大規模的一宗貿易爭端。
反傾銷立案之后,歐盟對華光伏產品的“反補貼”大棒也即將落下。由歐盟多家企業組成的名為EUProSun的團體于今年9月向歐洲監管部門提起申訴,指控中國光伏公司獲得非法補貼。據相關消息人士,歐盟反補貼立案在即。
來自西方的層層圍堵,讓中國光伏企業愁云難消。同時,中國的反擊,也讓業內感到振奮。此前業內一直呼吁,光伏產業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采取有效措施應對不斷加劇的國際貿易摩擦。今年11月1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而四天之后的此次訴至WTO的行動,則是更為有力的一記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