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簡稱“廣東院”)受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及海南電網公司的委托,正在順利開展海南省三沙市電力規劃編制工作,這是三沙市首個涵蓋電、冷、熱等各類能源及資源生產、傳輸、使用各個環節的綜合電力規劃。
三沙市電力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意味著我國南海開發已經進入電力與能源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實質性操作階段。作為中國和世界電力與能源建設的主力軍,中國能建憑借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等綜合優勢,發揮集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項目總承包、工程管理、裝備、投資運營于一體的完整業務鏈優勢,在我國南海地區和周邊國家大力開展能源與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服務于環南海經濟圈的發展。
打造華南經濟圈能源“引擎”
華南經濟圈是環南海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中國能建在海南、廣東、廣西、香港、澳門、臺灣等省區開展了綜合能源及電網規劃、設計、施工、投資運營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各項業務,著力打造華南經濟圈能源“引擎”。
中國能建積極參與構筑粵港澳電力合作平臺,編制了南方電網供電澳門中長期輸電規劃、西電東送規劃研究等規劃研究項目,編制完成《廣東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目前,首批推進的三個海上風電項目已全面鋪開。今年2月,國家電力規劃研究中心依托廣東院成立了南方分中心,為華南經濟圈描繪更恢宏的能源建設藍圖奠定基礎。
中國能建先后建設的“兩渡”直流輸電工程、500千伏惠茅甲線單改雙線路工程等一批重大電網建設工程,托起了華南經濟圈的光明“大動脈”。勘測設計的海南聯網工程是中國第一個超高壓、長距離和較大容量的跨海聯網工程,海底電纜長度世界第一、輸送容量世界第二,結束了海南近百年的“電力孤島”歷史。依托跨瓊州海峽500千伏海底電纜工程,中國能建編制了《高壓海底電纜線路設計深化研究》報告和《高壓海底電纜線路設計導則》,填補了國內設計標準在該領域的空白。
中國能建建設了紅水河龍灘、巖灘等水電站和廣西西江“黃金水道”上的貴港、長洲、魚梁等航運樞紐工程,承建的海南大廣壩水利樞紐有“亞洲第一長壩”之稱;參建了海門電廠、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臺山核電站、防城港核電站等在國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火電、核電工程;承建了亞洲最大的生物質發電項目——湛江生物質發電工程,全球最大容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廣西玉柴機器集團廠區連片并網發電工程,亞洲最大的海島風電場——南澳風電場工程等新能源項目。今年8月,中國能建啟動了國內首個“農地種電”光伏發電項目——海南航天智能微網光伏發電示范項目(一期)的可研工作,這也是大陸與臺灣的首個新能源合作大型示范項目。
通過積極實施多元化發展和“大建安”戰略,中國能建承建了海口美蘭機場[微博]、防城港鋼鐵基地、珠海高欄港高速公路、珠海竹銀水源工程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建設了廣西防城港電廠、下橋水電站等多個電源項目和高速公路項目,以及廣西、海南等地的房地產項目。與此同時,中國能建旗下裝備企業順勢而上,生產了核電鼓型濾網、火電廠磨煤機、離相封閉母線、特高壓直流平波電抗器、風電場發電機組塔架等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設備制造、工藝配置等方面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服務環南海經濟圈能源建設
依托南海得天獨厚的地緣和資源優勢,以中國和東盟國家為主形成的環南海經濟圈正在發展成為“世界第四極”。搶占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電力和能源建設市場,早已納入中國能建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