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加工程序不僅應保證加工出符合圖樣的合格工件,同時應能使數控機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應用和充分的發揮。數控機床是一種高效率的自動化設備,它的效率高于普通機床的2~3倍,所以,要充分發揮數控機床的這一特點,必須熟練掌握數控機床加工工藝的性能、特點、使用操作方法,同時還必須在編程之前正確理想的加工程序不僅應保證加工出符合圖樣的合格工件,同時應能使數控機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應用和充分的發揮。
在數控機床加工過程中,由于加工對象復雜多樣,特別是輪廓曲線的形狀及位置千變萬化,加上材料不同、批量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對具體零件制定加工方案時,應該進行具體分析和區別對待,靈活處理。只有這樣,才能使制定的加工方案合理,從而達到質量優、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目的。
在對加工工藝進行認真和仔細的分析后,制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則為先粗后精,先近后遠,先內后外,程序段最少,走刀路線最短,由于生產規模的差異,對于同一零件的加工方案是有所不同的,應根據具體條件,選擇經濟、合理的工藝方案。
1、加工工序劃分
在數控機床上加工零件,工序可以比較集中,一次裝夾應盡可能完成全部工序。與普通機床加工相比,加工工序劃分有其自己的特點,常用的工序劃分原則有以下兩種。
1.1 保證精度的原則
數控加工要求工序盡可能集中。常常粗、精加工在一次裝夾下完成,為減少熱變形和切削力變形對工件的形狀、位置精度、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響,應將粗、精加工分開進行。對軸類或盤類零件,將各處先粗加工,留少量余量精加工,來保證表面質量要求。同時,對一些箱體工件,為保證孔的加工精度,應先加工表面而后加工孔。
1.2 提高生產效率的原則
數控加工中,為減少換刀次數,節省換刀時間,應將需用同一把刀加工的加工部位全部完成后,再換另一把刀來加工其它部位。同時應盡量減少空行程,用同一把刀加工工件的多個部位時,應以最短的路線到達各加工部位。
實際中,數控加工工序要根據具體零件的結構特點、技術要求等情況綜合考慮。
2、加工路線的確定
在數控加工中,刀具(嚴格說是刀位點)相對于工件的運動軌跡和方向稱為加工路線。即刀具從對刀點開始運動起,直至結束加工程序所經過的路徑,包括切削加工的路徑及刀具引入、返回等非切削空行程。影響走刀路線的因素很多,有工藝方法、工件材料及其狀態、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工件剛度、加工余量,刀具的剛度、耐用度及狀態,機床類型與性能等,加工路線的確定首先必須保證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其次考慮數值計算簡單,走刀路線盡量短,效率較高等。 下面舉例分析研究數控機床加工零件時常用的加工路線。
3、車螺紋時軸向進給距離的分析
車螺紋時,刀具沿螺紋方向的進給應與工件主軸旋轉保持嚴格的速比關系。考慮到刀具從停止狀態到達指定的進給速度或從指定的進給速度降至零,驅動系統必有一個過渡過程,沿軸向進給的加工路線長度,除保證加工螺紋長度外,還應增加δ1(2mm~5mm)的刀具引入距離和δ2(1mm~2mm)的刀具切出距離,如圖6所示。這樣來保證切削螺紋時,在升速完成后使刀具接觸工件,刀具離開工件后再降速。
4、輪廓銑削加工路線的分析
對于連續銑削輪廓,特別是加工圓弧時,要注意安排好刀具的切入、切出,要盡量避免交接處重復加工,否則會出現明顯的界限痕跡。用圓弧插補方式銑削外整圓時,要安排刀具從切向進入圓周銑削加工,當整圓加工完畢后,不要在切點處直接退刀,而讓刀具多運動一段距離,最好沿切線方向,以免取消刀具補償時,刀具與工件表面相碰撞,造成工件報廢。銑削內圓弧時,也要遵守從切向切入的原則,安排切入、切出過渡圓弧,來提高內孔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質量。
5、多孔加工路線的分析
對于位置精度要求精度較高的孔系加工,特別要注意孔的加工順序的安排,安排不當時,就有可能將沿坐標軸的反向間隙帶入,直接影響位置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