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工業持續高速增長,這為我國食品設備、食品添加劑行業近些年來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提供了保障。但是,在這種平穩的“順境”中,“國外品牌侵占國內市場”、“走出去羈絆多”、“生產成本增長”、“技術創新能力差”、“缺少強有力的龍頭品牌”等問題也是存在的。該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以便推動行業更為快速的發展呢?這需要行業內全體企業、專家以及行業媒體的共同探討、共同努力。
慧聰食品工業網作為食品工業領域的權威媒體,也在為此做著自己的努力——借主旨為“樹立行業標桿、推動行業發展”的“食品工業十大評選”活動契機,策劃了主題為《食品工業“順境”下的“逆境觀”》的系列報道,從“十大評選”50強名單中邀請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圍繞上訴話題暢所欲言,提供給行業內企業及專家一個探討交流的平臺。
7月12-13日,慧聰網邀請了華北以及江浙區域的食品設備類企業以“走出去的羈絆”為主題發表了他們的看法——
背景:我國食品設備進出口逆差擴大
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李樹君先生,2012年6月28日在亞洲食品裝備論壇會議上介紹:據海關統計,2011年食品和包裝機械進出口總額達到72.85億美元,同比增長20.7%。其中,進口48.11億美元,增長22.1%,出口24.74億美元,增長18%。進口增長明顯高于出口,進出口逆差高達23.37億美元。從2005年以來統計數字看,雖然進出口波動較大,但進出口逆差在不斷擴大。
李樹君理事長的數據直觀的凸顯了我國食品設備進出口逆差正在擴大的現實。那么,這逆差為何會擴大?是因為,我國食品設備制造業企業在“走出去”的道路上遇到了什么阻礙?那么,就來聽聽江浙區域的食品設備制造企業對此有什么看法。
參與企業代表:(排名不分先后)
浙江溫州市龍灣萬源食品機械設備廠(以下簡稱:萬源機械)總經理:劉加明先生
杭州億大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大科技)總經理:王成棟先生
瑞安市凱力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力機械)總經理:張志申先生
浙江新德寶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德寶機械)總經理:蔡秀萍女士
博晟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晟機械)外貿部經理:林女士
溫州正宇輕工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宇輕工)銷售部經理:沈加浦先生
溫州龍澤輕工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澤輕工)總經理:項敬澤先生
市場:中東等欠發達地區成為主要市場
所謂“走出去”就是積極參與到食品設備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去。然而,我國食品設備企業到底走到了哪些地方呢?
從參與討論的7家江浙區域企業介紹統計,在以中東為代表的欠發達地區7家企業都有業務涉及。然而,在歐美等發達地區僅有1-2家企業稱以該區域為主要市場。這種市場布局是因為什么呢?
“在這些發展中國家地區,隨著他們食品工業的發展,市場機遇大。出于成本的考慮,他們更喜歡具有性價比優勢的設備。”億大科技總經理王成棟先生分析到。
“我國制造的設備價格要比國外品牌的價格低上好幾倍,作為欠發達國家地區,很多客戶只要設備性能差不多的話,對設備要求不是很高的話,中國的設備在那里就有很好的市場。”博晟機械外貿經理林女士也如是說。
事實也是如此,以中東這些為代表的欠發達地區,以中東的阿聯酋為例,其憑借著優越的地利位置和豐富的石油資源,近些年來阿聯酋大力發展其旅游服務業,在短短的幾年間,這座原本人口不足20萬的小城迅速膨脹成了具有140萬人口的國際城市。蓬勃發展的加工服務業刺激了市場對包裝機械需求旺盛,但其國內的包裝機械制造業尚未真正起步,這使其成為國際包裝機械行業的競爭焦點,也是我國包裝機械企業海外戰略的重心。這類客戶對“性價比”的看重這為中國包裝機械供應商提供了良好的商機。
但是,歐美作為發達國家地區。他們對食品設備要求高,本地區的食品設備制造業相當發達,這就給中國食品設備商進入歐美市場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渠道:代理商是否讓我們真的走出去了?
我國食品設備制造業一直堅持“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要求我們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去。那么,我們是通過什么渠道“走出去”的呢?
“我們走出去的主要渠道是通過展會吸引國外客戶主動聯系洽談,也在一些電子商務平臺發布信息。”新德寶機械總經理蔡秀萍女生介紹到。
“除了展會、網絡推廣之外,我們還在哪些地區發展代理商,或者通過國內的一些外貿公司把我們的設備帶入國際市場。”龍澤輕工總經理項敬澤先生補充到。
“我們先是由臺灣的一家外貿企業把我們的產品帶到了歐美市場。但是,客戶經過多年的合作便直接聯系到了我們,跳過了外貿公司直接跟我們合作,這也是一種走出去的方式,主要要自己的產品品質過硬,就會得到客戶的青睞。”正宇輕工銷售經理沈加浦先生對代理商的方式做了延伸。
“展會、代理商、網絡推廣”這些是我國食品設備商“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但是關于“代理商”這一渠道,龍澤輕工總經理項敬澤先生有話要說:“我們是否真的走出去了,這要看你的設備產品是通過什么渠道賣到那些市場上的。”項敬澤解釋說,“如果是通過代理商,那么我們的設備是進入到了那些市場,但是我們企業品牌沒有進去。這就等于沒有真正的走出去。甚至可以說,我們累死累活是在給國外的代理商賺錢。他們拿著我們低價賣給他的設備,在市場上買個相對高的價錢。我們賺的是很薄的利潤,他們卻拿著數倍于我們的利潤。所以,很多情況下,通過國外代理商渠道能使我們的設備走出去,但是我們的企業品牌沒有真正的走出去。”
項敬澤的言論,道出了“走出去”更深一層的蘊義——國產設備進入國際市場屬于一種“走出去”,但是,中國食品設備品牌的“走出去”才是走出去的終極目標。但是,從被拉大的進出口逆差證明,我國食品設備以及其品牌的“走出去”顯然還有很多的羈絆。
羈絆:技術創新能力弱,優勢也能成羈絆
那么,是什么羈絆著我國食品設備及其品牌“走出去”的步伐呢?這也可以根據走出去針對的含義不同而分類出兩個層面的“羈絆”。
首先,關于食品設備的“走出去”。我國食品設備走出去的羈絆主要在于“技術研發能力的落后”。關于這方面,博晟機械外貿經理林女士稱:“技術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比如國外一些包裝機械可達到每分鐘80、90的運行速度,但是國內的只有50次左右。”新德寶機械總經理蔡秀萍女士則更為直接的說:“技術差別還是很大。”
此外,萬源機械總經理劉加明先生進一步解釋到:“在一些同類設備中,我國食品設備不一定技術比國外的差。但是,差就差在售后服務以及配套技術的開發方面,總的來說我們企業還是缺乏技術研發創新的能力。”
我國食品設備“走出去”,技術創新能力弱是不可回避的現實。這種技術的弱勢,也直接導致了我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食品設備主要以中低端為主,這與國際市場日益高端化的趨向相悖,也影響了我國食品設備走出去的遠度和深度。
其次,關于品牌的走出去。一直是我國食品設備企業優勢的“性價比”,在本次話題討論中它卻得到了完全相反的評價。
凱力機械總經理張志申說道:“在一些設備方面,國產跟國外的技術差不了多少。但是,價格卻差很多。這種所謂的‘性價比’體現出的低價姿態,其實是做壞了自己的品牌,讓人容易產生便宜沒好的印象。另外,這種‘低價’直接導致了我們得到的經濟回報相比國外品牌而言少了太多,使得我們缺少了資金去投入到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中去,這種低價姿態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
龍澤輕工項敬澤也同意這樣的看法:“之所以我們的品牌沒有真正走出去,這種低價的姿態是羈絆之一。正因為這種低價才吸引了國外代理商的注意,他們利用我們低價的差價賺個缽滿盆滿,但是把我們的品牌給做臭了。”
國內相對較低的用工成本以及其他因素,造就了我國食品設備在與國外同類產品競爭時,擁有無可比擬的價格優勢。據博晟機械林女士介紹:“我國食品設備能比國外品牌的同類產品價格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這種價格優勢讓我國食品設備在技術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隨著國際市場對食品設備日益明顯的高端化需求,我們這種低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低質”,這種優勢也轉變成了“便宜沒好貨”的標簽,讓本就沒有什么優勢的品牌勢力更顯得無力。直接阻礙了我國食品設備行業在國家市場樹立良好的“中國形象”,進而阻礙了我國食品設備行業品牌的真正走出去。
那么,我們該如何實現產品和品牌的“雙向輸出”呢?
方法論:技術和品牌都是核心競爭力
改變“實力是硬道理”的片面看法
技術實力這是企業發展的“硬道理”。但是我們不能把這個“硬道理”片面化了。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名譽會長何南至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我們企業自我推廣不夠,總想靠自己實力說話。其實,實力包括很多方面,形象就是其中一個方面,很多演員不都是靠包裝?一旦成名后,這點包裝費用算什么,做企業也是這樣。”由此可見,在品牌塑造、自我推廣方面我國食品設備制造企業還不夠重視。
這種有點類似“小農思想”的片面看法,是受我國食品設備制造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行業現狀的影響。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6月28日在成都的亞洲食品裝備論壇上,李樹君理事長發言中稱:“實施走出去戰略要培養知名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品牌。”
那么,又該如何培養大型企業集團和品牌呢?
1.品牌塑造和推廣平臺很重要。萬源機械總經理劉加明稱:“打造企業集團首先要個體的逐漸強大,所以作為個體部分我們應該善于利用網絡、展會已經雜志等平臺去塑造個體的品牌形象。”
“品牌的塑造和推廣,平臺很重要!”億大科技總經理王成棟進一步解釋到:“一個沒有專業度和影響力的平臺不可能給我們的品牌帶來什么提升。所以我們需要有影響力的平臺來提升我們的品牌影響力。”
正如以上兩位企業代表所說,大企業集團的大實力需要個體實力的提升來實現,這種實力除了技術水平之外,“品牌影響力”也是同等重要的一個方面。然而,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需要一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平臺來實現。因此,慧聰網的“十大評選”應運而生,從2008年開始,聯合相關行業協會舉辦“十大評選”至今。四年的歷練讓評選本身蘊涵了巨大的影響力,帶動食品工業上中下游整個鏈條的參與,以及慧聰網聯合其他數百家媒體的宣傳報道,使得“十大評選”成為行業奧斯卡級別的年度評選。這種影響力定能對品牌的塑造和推廣帶來積極的影響。
“只要有技術,就能有發展”,這種片面的觀點現階段看來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觀,在話題討論中,7家企業都認同“品牌影響力”在市場競爭中的巨大作用。
2.合理使用“性價比”的優勢。性價比的優勢是我們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但是,如前面幾位企業代表所述,過度的使用低價來吸引客戶會讓人產生“便宜沒好貨”的負面印象。更主要的是低價的低利潤也讓我們沒有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技術研發,從而導致了惡性循環。因此,我國食品設備企業在國際上競爭中要合理利用性價比優勢。在同類同質產品的競爭中要注意打造品牌,利用品牌影響力來獲得客戶。從而形成性價比、品牌和技術的三者有機結合制勝國際市場。
對此,萬源機械的劉加明和龍澤輕工總經理項敬澤作了言簡意賅的總結:“技術與品牌是核心競爭力,性價比是輔助。我們要以品牌、以質量來真正的實現走出去,占有國際市場份額。”
堅信實力是硬道理
作為機械設備制造行業,技術是企業生產的根本核心。然而在我國,很多食品設備制造企業僅僅是在仿制“抄襲”別人的產品設備,而且大多數仿得只是神似而沒有質的相同。究其原因,技術能力弱、技術創新能力差是罪魁禍首。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求我們堅信“實力是硬道理”,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技術含量”。
1.類似產學研的自主研發。博晟機械的林女士就此問題介紹了他們的對策:“現狀我們公司通過跟高校的聯合,已經組建了專業的技術研發團隊,進行自主技術研發。”
正宇輕工的沈加浦先生以自身的例子解釋了注重技術研發的好處:“在機械設備的配件鋼材等原材料方面,我們不如德國一些國家的耐用、質量好。但是,我們可以在原材料差的前提下做到整機質量與國外同類產品相差無幾的程度,這主要得益于對技術研發的重視。”
通過與高校聯合,走類似“產學研”的技術研發道路,組建專業的研發團隊,得到自主的研發技術。這是我國食品設備制造企業改善技術水平落后最主要的途徑。
2.“走出去”也要有“引進來”。6月28日成都的亞洲食品裝備論壇會議上,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李樹君稱:“我們要堅持兩個市場并重、兩種資源并用、兩種戰略(走出去、引進來)并舉的方針,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搶占制高點,謀求新途徑。”
綜李樹君理事長所述,這就要求我們要通過引進海外資金、技術優勢、人才資源及高端設備,提高與跨國公司的合作水平,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通過合作與競爭,學習和研發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提升技術水平,增強創新能力,從而制勝國際市場。
結語:受臨近出口港口的區域影響,江浙區域的食品設備制造企業在“走出去”方面較為活躍,然而該怎么真正的走出去、并走得堅定而踏實呢?綜上討論,無非是技術和品牌的雙向提升。慧聰網借“十大評選”掀起行業話題的契機,為江浙區域的食品設備企業提供一個共同探討的平臺。然而,觀點容易得出,更重要的是在頭腦風暴過后,行之有效的方針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