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業企業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保障國計民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木業企業的管理是科學先進,還是簡單粗放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筆者長期從事木業企業的經營管理,積累了一些企業管理的實戰經驗,愿意拋磚引玉,與同行探討。
組織結構與戰略目標調整
組織結構決定了企業的運作模型。組織結構既要符合最高管理者意圖,又必須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與實際狀況。如果最高管理者的理念高于企業的實際水平,需要做出必要的調整,但要為第二次組織變革做好儲備。
公司需要有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并且目標的達成可以有效實施并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同時員工要從公司的發展中獲得精神上與物資上的階段性滿足,因為員工在沒有遠景的公司里工作是不會有戰斗力與激情的。
崗位設計的好壞決定了組織效率與團隊的工作氛圍。在組織結構設計中,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優先確定符合企業情況的職能部門并選定勝任的部門負責人。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按照部門負責人的工作思路,進行崗位設計并建立工作描述。崗位的設計根據人員素質的狀況通過測定,確定合理崗位人員。如果部門負責人崗位技能有待提高,可以借助木業專業咨詢機構幫助解決。
人力資源建設
考核業績:企業是由具有各種技能與個性的人組成,企業的目的是盈利。評判人員優劣的標準,有的企業主過多考慮順從服從,而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但是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可使企業的物資財富大幅增長,并且員工的精神財富與物資財富也有所收獲。員工考核主要考慮其能動性和創造性,將評定手段換成考核崗位技能的高低與貢獻的大小,并使之形成良性競爭的氛圍。
員工激勵:員工在崗位上工作,不僅僅是謀求金錢的多少,他們的內心同樣需要獲得組織的接納與肯定。建立物質與精神的激勵措施,鼓勵員工在崗位上獻計獻策、創造發明與技術革新,目前的企業主在這些方面有較大的空間可以完善。給予員工信任與放手,與對員工防范與不信任相比,其所得結果大相徑庭。
辦事公正:考核工作是企業建立的公正、公平的游戲規則,就是制度管理。有了制度就得執行,不能因人而異。這樣做的結果,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較快,員工的工作心態與面貌也會發生積極變化。
招聘工作:招聘社會上有才干、有技能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并且將招聘社會上勞動力與技校、大中專招聘工作結合開展,形成一個良性的勞動力資源配置。
技術培訓:一個好公司,員工是心向公司的,愿意與公司共同發展。積極開展員工技能崗位培訓與工作方法培訓,促進其不斷技術進步。將員工個人職業生涯計劃與公司發展規劃相結合,當員工的發展空間超出公司的時候,公司積極鼓勵其向更大的舞臺發展,形成公司良性的人才流動并能獲得更多的人才資源服務。
對外服務:多數企業閉關自守,擔心自己的技術被別人竊取。但是筆者在經營過程中,通過不斷與外界交流,相互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使得企業獲得較快的進步。實際上,一個企業需要外部社會資源的協作與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就能判定自己需要獲得技術進步的目標。
干部管理:企業能否運行良好,抓好干部部隊建設是關鍵。在目前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十分短缺;有才智、有思想、有志向抱負的干部,不可多得;有團隊精神、顧全大局的干部,可遇不可求。對此,干部隊伍建設需要培養。針對不同干部的人生目標與實際狀況,給予培養。
放手大膽工作,鼓勵大膽實踐與創新,團隊合作與交流,發現錯誤與不足及時幫助,出現成績及時表揚與鼓勵。 提出工作設計目標,交給干部勇于實踐。通過6個月的共同努力奮斗,達到初級目標。干部們的信心發生可喜變化,并有更強的信心去爭取更好的業績。
和諧班組:企業團隊的基礎單元是班組,各個班組建設好,整體的力量就強大。開展班組長的培訓與學習,不斷促進他們提高業務與現場管理水平,在5S工作上取得明顯的效果。
團隊建設:對優秀員工與技術骨干、中層干部,開展外出考察,提高整體凝聚力。一個集體需要核心,更需要團隊的合作精神。在一個有團隊合作的集體里,其成員的自覺主動性所產生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質量建設
一流的質量:在產品質量上保持領先地位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對待產品質量,全體員工已經建立牢固的質量意識,自覺維護好各個工序的產品質量。同時對班組長的考核,質量項目是第一位的。讓合作伙伴體會到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上乘與企業在質量要求上的嚴格。一些供應商對筆者說:“你們產品的材料控制已經遠高于韓國,有你們這樣的企業供貨,我們產品的水平也提高了”。因此,企業產品的信譽也培養起來了,市場的銷售勢頭積極良好。
一流的標準:一流產品需要一流標準,在各道工序上,建立嚴格的工藝流程與檢驗標準,保證產品各道工序按照工藝流程嚴格執行。
技術改造:保證執行嚴格的工藝流程并符合企業標準,先要工藝設計達到一流,這需要技術給予保障支持。為此,需要對技術裝備進行技術改造,確保產品的質量處于一流的水平。
對工藝流程不斷發現問題,不斷進行技術改進,使產品的產能和質量得到提高。
關注新產品開發,開發適應市場的花色與規格,開發能滿足市場需要的高端產品。
質量管理:質量管理部門擔負日常管理工作,要求班組自我對質量管理高度重視,將質量管理建立在各生產環節之中。對產品生產與質量進行動態分析,找出薄弱環節進行改造,制訂出質量整改措施,使得質量合格率有明顯提高。為此,我們改進多處的設備布局,并在工藝流程制定前,進行試驗,進行工序測定,減少輔助時間,確定人員崗位的作業管理辦法,將一切工作置于質量第一的前提下開展。
成本管理
砍掉一切可以砍掉的支出,提高效率,精簡管理組織。
成本控制節約活動。自7月動員到9月落實活動結束,給公司創造的庫存物資盤活超出65萬元。并且對員工進行了生動的培訓教育。
關注材料消耗減少浪費
輔助材料的采購,利用BtoB商務網站進行信息發布并洽談,使輔助材料整體采購價下降6%,省出了全廠1個月的人工工資。
難以采購的珍貴木材,進行大宗采購,既保證了質量又能保證生產計劃,同時又能減少短期的價格上漲風險。
調整好人員作業時間,減少人員加班時間。
生產管理
精細管理:產品質量需要工藝流程正確并嚴格遵照執行,工序文件植入精細化思想。
注意每個影響質量的環節,不斷的發現與糾正,使得不斷進步。
考慮到現場人員的知識結構,文件格式使用流程化簡潔明了。在細節上做好,質量能得到保證,合格率就能提高。這就需要主管干部帶頭,自己是業務的骨干,能帶領好部下做好。
服務理念:在協作單位的工作人員進入工廠離開時,我們總請客人留下他們印象中不好的3件事情。通過客人的指出,不斷完善企業的形象。
在企業內部,我們倡導部門為部門服務,以團隊的協作形成整體力量的工作服務理念。干部為現場人員提供合適的工作條件,不斷促進現場人員創造新的成績。
對合作供應商,我們建立相互服務共贏的的意識。
關鍵是樹立為市場服務的意識,在各地經銷商有任何合理要求時候,我們總能夠給予他們幫助。使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從失望中走向信心倍增。
生產管理:計劃是生產系統的樞紐。根據市場管理部門提供的比較詳細的產品品種需求,計劃部門編制需要的生產計劃,其他部門圍繞計劃開展工作,保持生產滿負荷并順利完成。計劃部門的人員需要有系統專業知識,并要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能整體規劃好生產計劃。
計劃需要各個工序的產能數據,為此開展工序能力測試。對全廠的各個工序進行能力測試,獲得工廠設備具備的生產能力。
同時,工序成本的控制對企業尤為重要。在設定的產能的各道工序上,進行測試獲得詳細的工序成本,為成本管理與績效考核(產量、質量、成本)打下基礎。
設備管理與維護:沒有良好的設備,實現產量、質量、成本的有效管理是不可能的。需要重視設備管理工作,尤其設備操作人員的技能是保證設備良好運營的關鍵。通過不斷加強設備管理工作,設備的運行出現積極變化,開機率大大提高,故障率減少,為生產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
場地的有效利用:在這方面容易被人忽視,注重場地的有效利用,對流程與生產費用有控制作用。在工廠場地是租借廠房的企業,一位能干的計劃管理者或生產經理,能夠幫助企業降低廠方使用的流傳面積并使生產流暢,從而減少租賃面積,降低生產費用。
能源節約與環保:減少設備空運轉并探索木材干燥工藝的最佳狀況,對減低能源消耗有很好的意義,對清潔設備所產生的污水,進行沉淀過濾處理,對員工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
通過前后對比,企業發生的變化證明了“管理出效益”,是企業管理者的經營結果。筆者從中體會到企業的經營之道,首先就是用人之道,將合適的人用到合適的位置上。其次是制訂目標,將目標管理與激勵制度結合起來。第三是管理者需要博大胸懷,能寬容包容能人,以人為本。第四是制度建設,將企業文化融入到制度建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