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印發《高性能膜材料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兑巹潯分赋?開發高性能反滲透膜材料,可以大幅降低膜法制水成本,解決沿海地區缺水問題;開發高性能水質凈化膜材料,可以提高自來水水質,保障人民身體健康,開發高強度、抗污染的膜生物反應器(MBR)專用膜材料,可以實現市政污水回用,解決城市缺水問題。膜技術已逐漸成為水處理的主流技術,成為保障我國水安全的重要內容,對膜材料需求日益迫切。
2015年達千億元規模 力創上市公司10家以上
“十二五”期間,我國膜領域科技發展總體規劃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使基礎研究走在國際前列,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著力解決產業化關鍵技術難題,膜產業保持快速增長,預期到2015年達到千億元規模;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力爭上市公司達到10家以上。
高性能膜材料的發展受到全球范圍的高度重視,多國政府將膜技術作為21世紀高新技術進行研究與開發,制定了相應的研究開發計劃。目前全球高性能膜材料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膜材料產業向高性能、低成本及綠色化方向發展;膜材料市場快速發展,與上下游產業結合日趨緊密;膜技術對節能減排、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日趨明顯;膜技術對保障飲水安全,減少環境污染的作用顯著增強。
國內水處理膜市場廣大
水處理作為膜產業下游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也是膜材料的主要去向:微濾膜主要應用于污水、廢水處理等領域;超濾膜在污水、廢水處理及回用和給水凈水領域應用廣泛;納濾膜主要應用于純凈水、軟化水、無離子水、海水淡化等方面;而反滲透膜可應用在海水淡化等領域。
目前國內膜法水處理含工程量的市場規模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國內缺水、水體污染嚴重的現狀及相關政策的傾向性支持將推動水處理領域的財政投入力度加大,膜法水處理市場規模有望急劇擴張。目前國內微濾/超濾技術相對成熟且占比較低,未來在水處理市場的份額有望提升。國內膜法水處理企業多以工程服務為主,未來具備膜材料及組件專業化生產能力的大型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將具備顯著競爭優勢。
膜產業發展勢不可擋
膜作為一種新型材料,膜技術作為一種高科技技術,在我國實際商業化應用僅十余年。目前,國產的微濾膜、超濾膜、反滲透膜、納濾膜等的研發都處于攻關階段,膜技術水平與國際標準相差較大。為了使膜產業能夠得到快速發展,近幾年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扶持(如圖所示)。
國內膜產業處在一個機遇與困難并存的時期。為了打破進口膜的壟斷格局,國內膜企業紛紛擴張業務,也形成了不少優質的企業。在此情形下,清科研究中心認為,以下兩類企業值得關注:
第一,擁有技術優勢并不斷完善下游產業鏈的企業。一些企業依托政府機構和高校背景,早期專注于技術研發,到一定階段加快產業化進程。但研發型企業在盈利模式上通常需要不斷摸索,若能成功延伸下游產業鏈,提供高性價比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增加自身核心競爭力,將會有不錯的成長空間。例如,2012年7月5日上市的津膜科技。津膜科技是天津工業大學下屬的科研機構,早期從事微濾膜和超濾膜的研發和膜組件銷售,后逐漸轉型到提供完整的膜技術水資源化解決方案和工程運營管理,從而實現持續穩定的營收,成功登陸深圳創業板。
第二,具備區域性優勢的膜工程應用企業。整個制膜行業門檻低,市場高度分散,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制膜企業約300家,膜工程企業1000余家,年營收規模上億元的不足十家。從水處理市場地域分布看,工業發達地區及大城市密集地區對膜的需求巨大,京津滬、浙江、江蘇、廣東和山東的水處理產業規模處于前列,規劃中的市政工程已經被當地的大型膜企業占領先發優勢。清科研究中心認為,在競爭相對較少的二、三線城市,專注于膜產業,且在技術研發上具備一定競爭力的企業將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若能借力資本市場,深扎當地業務,并不斷形成區域化經營優勢,投資價值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