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一年來,已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項目17個,先后開發了鎳氫電池模塊、車載控制器、整車控制器、儀表總成、爆震傳感器、多功能汽車應急啟動電源等新產品18個,新申請發明專利38項……”12月11日,在江蘇省首個千人計劃(常州)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際,記者再次走進位于常州鐘樓區的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時,深切感受到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興威給我們帶來的喜悅之情。
通過一年的努力,研究院已經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項目14個,其他人才項目3個,注冊資金1.88億元。各企業領軍人才自入駐研究院以來,先后開發了鎳氫電池模塊、車載控制器、整車控制器、儀表總成、爆震傳感器、多功能汽車應急啟動電源等新產品18個,新申請發明專利38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60余篇,涵蓋電池、電機、電控、汽車電子、汽車裝備等新能源汽車“三大電”“三小電”關鍵領域。
完善的創新平臺是研究院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5月17日,研究院聯合共建“同濟大學—常州新能源汽車聯合研究中心”與同濟大學簽署正式協議。截至目前,研究院已經投入近1500萬元,建設汽車電池測試實驗室、電驅動系統測試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等“六室一中心”。研究院與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等主機廠共同簽署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戰略聯盟協議,共同開展新能源汽車及其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攻關和研發,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的共性技術問題,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推動常州、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同時,鐘樓區政府每年出資2000萬元設立千人計劃人才扶持資金,用于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無償資助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國際國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研究院還積極構建總規模為6.2億元的三大資金平臺,初步形成股權投資、債券融資和無償資助三位一體的資金支持體系,以全力推動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創業。目前,已給常州精瑞自動化、常州聯星智通和江蘇盈方智能等3家創業企業提供了總計2000萬元的貸款授信額度。
“半年的時間里,我公司研發生產的泊車傳感器,運用國內一流的壓電陶瓷新材料技術,從而突破日本和德國的技術封鎖。公司該產品很快獲得國內比亞迪汽車制造商的生產訂單,目前已實現產出, 11—12月完成銷售300萬元。”見到記者,常州波速傳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紅元迫不及待講述公司取得的驕人成績。2013年1月,該公司即將搬遷至研究院低償提供的4000平方米標準廠房,用于企業批量生產,預計可以滿足今后兩年企業的生產需要,明年保守預計有望完成2000萬元的銷售目標,同時公司還將成為德國寶馬公司B級甚至A級供應商,合作開展引擎模擬系統生產,運用于寶馬X8以及新一代寶馬740系混合動力車。
公司當初之所以入駐千人計劃(常州)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主要因為研究院內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裘進浩研究方向和企業產品相當吻合,有助于企業快速進入汽車傳感器高端研發領域,最大份額占領市場。在“千人計劃”專家的帶動下,目前公司主要形成爆震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泊車傳感器和工業自動化傳感器四大傳感器,匯集國內一流的壓電陶瓷及應用人才,并取得超過20項專利。
記者在常州龍馳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采訪時發現,該公司和研究院聯合,建設電力電子系統測試實驗室、車載信息與遠程通訊實驗室兩個實驗室,可以為汽車廠商及相關企業提供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系統解決方案,示范運行與售后服務。公司通過這個平臺能夠充分展示其成熟先進的技術,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資源。(張偉 鄒舒 陸萍 本報記者 丁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