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10月30日,A股涉足新能源產業的上市公司悉數發布三季報業績。在行業持續低迷局面下,這些公司交出的“成績單”再次延續頹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以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企業業績整體下滑34.9%。
在穩增長政策紛紛落地的背景下,包括太陽能發電和風電在內的新興產業也釋放出政策積極扶持的信號。分析人士認為,新能源行業今年料難改低迷狀態,但明年隨著政策發力部分行業發展瓶頸問題有望得到逐步化解,行業整體“寒意”或隨之漸退。
光伏:多數公司凈利降逾五成
同花順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光伏發電板塊大部分公司凈利潤下降幅度均在50%以上。
今年以來的光伏市場,用“沒有最糟,只有更糟”來形容并不為過,占需求90%以上份額的海外市場受補貼下調及“雙反”等一系列因素沖擊,已讓國內光伏全行業陷入停產局面。
在此背景下,一直“只聞雷聲,不見雨點”的國內市場啟動問題終于得到高度重視。進入下半年,一系列政策積極信號相繼釋出,就連一向被認為新能源產業最大制約的“并網難”問題,也因為電網突然表示大力支持而似乎化解。
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市場及時啟動將成為光伏行業“起死回生”的救命符,有理由期待“十二五”規劃所擬定的3000億元光伏發電市場將加速啟動。
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在光伏制造業出口受阻背景下,國內市場將逐漸加速消化過剩產能。預計未來國內市場將占到國內光伏電池生產量的30%-50%。
更多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來看,能夠首先受益國內市場啟動的光伏產業鏈環節應包括電站開發、配電網建設及逆變器等領域。
以電站開發為例,目前已有上市公司從中嘗到“甜頭”。據統計,目前已經將建成光伏電站銷售出去的上市公司有綜藝股份、東方日升、中利科技、海潤光伏、向日葵,其中已經確認收入的上市公司為綜藝股份、東方日升。而電站開發的項目凈利潤率高達8%-10%左右,遠高于傳統光伏制造業平均5%的水平。
風電:業績普遍大幅下滑
目前風電全行業,特別是制造業業績可謂跌至谷底。數據顯示,風電包括龍頭企業在內的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普遍大幅下滑,有公司甚至出現100%的降幅。
或許是呼應風電企業的期盼,近期一系列風電建設項目獲批。以酒泉風電基地二期第一批300萬千瓦項目獲得批復為代表,“大基地”式的風電建設重新啟動。除此之外,多省市的分散式接入風電開發規劃也相繼獲批。如果并網問題得到解決,到2015年2100萬千瓦的風電規劃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以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達6.02-6.61萬億千瓦時,風電平均上網電價0.6元/千瓦時的水平綜合測算,10%的風電消費量將意味著開啟3600億元到3900億元的市場空間,市場前景很可觀。
《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表示,“十二五”風電發展投資需求將達5300億元,有關部門將合理制定支持風電發展的年度財政預算和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確保支持風電發展的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郭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