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經濟參考報
——訪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昌林
●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還處于孕育和突破階段,而最有可能的兩大趨勢是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時間可能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
●如果說信息技術革命中國抓住了一半的話,那么目前我國完全具備抓住下一輪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條件。
●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任務還十分艱巨,怎么樣才能真正營造出有利于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成長的土壤,是下一步體制改革的關鍵。
●沒有制度的轉型和創新我們很難把握機遇,也很難充分發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問題歸根到底很大程度上都是體制機制的問題。
日前,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昌林就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發展趨勢、最新動向,以及中國的機遇與挑戰等相關問題接受了《經濟參考報》記者的專訪。
王昌林表示,總體上來說,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還處于孕育和突破階段,而最有可能的兩大趨勢是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時間可能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
新科技革命的四大動向
王昌林表示,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還處于孕育和突破階段,究竟下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是什么,雖然大家也有很多爭議,但是產業革命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第一,它的產業規模巨大,如果其規模不大不足以稱之為革命。第二,它應該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相關行業具有廣泛的帶動作用和巨大的影響。第三,它是科技創新比較密集、技術進步比較快的行業。第四,該行業應該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王昌林認為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有四個動向,值得高度關注:
第一個動向是信息技術正在并將繼續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別是信息網絡的深化運用。信息技術革命是提高效率的革命,信息技術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波創新浪潮,一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集成電路的出現;二是八十年代的個人電腦的發展;三是上世紀末的網絡經濟的蓬勃發展;目前以云計算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正在推動信息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