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科技日報
一度飽受爭議的甲醇汽車或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今年3月,工信部在上海、陜西和山西三地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業界將其解讀為國家支持發展甲醇汽油的積極信號。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甲醇汽車已實踐多年,已形成了從技術到產業化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條件。從近期看,甲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是中國替代汽油和柴油的一種選擇,從中遠期看,甲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對中國能源安全也具有戰略意義。
然而,唱“衰”者卻依然表示,即便甲醇汽車的甲醛排放、安全性等問題不再是問題,甲醇汽車在中國也是前途未卜。
一問:我國發展甲醇汽車有天然優勢?
所謂甲醇汽油,是將甲醇直接添加到汽油中,并輔以少量添加劑。根據燃料中甲醇的體積百分比,可分為M15、M85等,M100就是純甲醇燃料。
作為主要從煤、天然氣中提取的燃料,甲醇汽油排放和經濟效益都優于汽柴油,此外還具有成本低、原料易購、來源廣泛;生產不受季節和規模限制;抗爆性能較好,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等特點。
中國煤基醇醚燃料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中國汽車清潔燃料專委會名譽會長王茂林認為,在中國推廣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具有天然的優勢。“中國的劣質煤占到整個煤炭資源的40%左右。劣質煤不可能直接燃燒,但可以把它開采出來轉化為甲醇。截至2010年底,中國甲醇產量占全球49%,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甲醇生產國。”
王茂林表示,我國作為一個煤炭大國,如果合理利用煤轉化甲醇燃料,甲醇汽油的使用一方面降低了環境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降低了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依賴度。
此外,從生產和技術的層面來講,目前我國利用劣質高硫煤炭轉化甲醇的技術已處于世界前列,解決甲醇汽車發動機技術業已成熟。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山西等地進行了長時間的甲醇燃料替代汽油的實驗研究和實踐,完成了從發動機到連接件、橡塑件、尾氣凈化器以及抗腐蝕抑制劑、助溶劑的系統開發制造。
事實上,山西省在試驗運營階段,長途運輸車運營10多年已經創造了30萬公里無大修的紀錄。實驗結果表明,甲醇替代汽油是可行的,也是清潔、安全、合理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