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需求%2B醫改擴容預期,老百姓大藥房獲近年醫藥零售業最大境外注資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并未將所有行業都拖入死海,中國的醫藥業就是一個例外。
日前,殷拓亞洲有限公司(EQTPartnersAsia)聯合其股東、北歐最大的實業控股公司瑞典銀瑞達集團(InvestorAB)投資8000多萬美元,與湖南老百姓大藥房成立中外合資湖南老百姓醫藥連鎖有限公司。
在金融風暴漫天席卷的當下,這起合資案的意義,不僅僅是繼海王星辰紐交所上市后又一家零售藥店與國際資本發生關系,也不只是近年來我國醫藥零售企業引進的最大一筆境外資本,其重要意義在于:這標志著國際資本依然看好金融風暴中的中國醫藥產業!
獲8000萬美元國外風投注資
獲得8000萬美元風投注資的湖南老百姓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表示,在金融形勢動蕩下,上述兩家投資者繼續“行動”的原因在于“老百姓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總資產近10億元、門店超過200家、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24億余元、連續四年全國藥品零售額第一。”
殷拓亞洲公司行政總裁霍建華則認為,公司的基礎非常不錯,“在國內能找到這樣一家擁有規模優勢、管理團隊的企業,實在很不容易”,“我們希望能把老百姓做成真正國際化的醫藥零售龍頭企業。”
無獨有偶。就在兩個星期前,美國禮來公司及法國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相繼宣布其在中國的研發投資計劃。前者是建立禮來全球研發中國總部,后者則是擴建其位于上海的研發機構、啟用在北京新建的生物統計學中心以及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簽訂科研合作協議,共同研發新藥。盡管沒有透露具體合作金額,但該公司研發高級副總裁MCLUZEL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已讓公司今年的研發投資持平或略有下降,不過并沒有改變他們對中國醫藥市場的投資計劃。
各路資本頻頻“相親”中國醫藥業
事實上,在一年多來的熊市中,醫藥板塊表現出的較強的抗跌性,以及各路資本對醫藥股的追捧,已經證明了該領域的“避風港”優勢。
在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長浩看來,國際資本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依然頻頻與中國醫藥業“相親”的理由有二:一是醫藥產業是與人民健康相關的行業,有著剛性需求,受外界影響不大;二是中國醫藥行業受益于醫改政策推出,全民醫保將帶來市場大幅擴容,“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投資者,他們看中的都是這些。”
智多盈投資分析師余凱告訴記者,與金融風暴下的制造業相比,醫藥行業的確有較強的防御性。繼國際風投在1999-2000年在中國形成第一輪投資高峰后,2007年-2008年掀起第二波投資熱潮。但是在當前全球的“艱難時刻”,他們的投資項目必須慎之又慎,“選擇老百姓應該是看重其未來業務擴張及海外上市的預期。”
原料藥、診斷試劑不看好
不過余凱認為,即便是在醫藥行業內,也未必每個子行業都能成為風投青睞的對象。
“比如在原油降價的情況下,原料藥的價格趨跌,在經濟動蕩環境下風險就較大;此外,隨著人們的收入降低,對健康消費類的投資可能做調整,診斷試劑或受到一些影響。”
而零售連鎖防御性則相對較強。“對醫改擴容的預期,以及政府把農村改革作為拉動內需的一大支柱,原先資源醫藥稀缺的城鎮和農村市場可能會迎來新一輪變革。”余凱表示,“優秀企業會抓住機遇完成布局,因為常用藥物的需求在該市場是會明顯增加的。”
醫藥零售連鎖業優勢獨具
●剛性需求
有較強的防御性、抗跌性,與人民健康事業相關,受外界影響不大
●醫改擴容預期
全民醫保將帶來市場大幅擴容,農村改革亦是拉動內需的一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