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智能化改造又成了我市“創模”和公交優先戰略的新亮點。據了解,公交公司已投資400萬元,建立了后臺數據庫系統和總調度室,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均已安裝調試完畢;1、2路線路車輛已進行衛星定位,開始實施模擬智能調度,并在100臺公交車上進行試運營;首批智能公交電子站牌也將陸續安裝在天臺路沿線、中心廣場等16個站點,預計9月份可投入使用,4個現代化的站調室正在建設中。
調度室、車輛、車站三位一體
公交項目負責人邱榮介紹,智能公交系統就是把乘客、車輛和場站通過GPS和GPRS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便于公司統一管理,方便乘客搭乘和換乘。他說,整個智能公交系統包括3大模塊:其一是總調度室中心系統,它可以通過無線通訊技術與運營車輛的車載系統連接,對運營車輛實施實時的遠程監控,并根據線路運行情況及時作出相應調度,以提高效率。其二是車載系統,這一系統安裝在公交車上,司機及時獲取調度室下發的信息,作出合理調整。其三是候車亭電子顯示系統。電子站牌安裝在候車亭,上面顯示出車輛線路和正在行駛的位置,乘客便可根據路程估算出車輛到站時間、以便合理選擇。
GPS車載機:確保安全運營
一輛2路車的駕駛臺上安裝了一個黑色的長方形盒子,上面標示著報警、通話、撥號、事故、信息等功能按鈕。司機說,這就是GPS車載機,他們以后的出行得聽這小盒子指示。一位司機說,雖然現在還處于試驗階段,但可以肯定智能車載系統將提高公交運行安全性。他可以通過車載機了解到車輛所處的位置,前后方運營車輛的行進狀態等信息,如果遇到交通事故、搶劫等突發狀況可以及時報警。據了解,車載機每隔7秒通過GPRS向總調度室發出該車各項數據,以便總調度室及時對車輛發動機功能狀況、門控、輪胎氣壓、油耗、車速等情況進行監控,司機在第一時間內就能將問題車輛開進停保場檢修。
智能調度:候車心里有數
“外出坐公交車,最怕就是等車,車子什么時候來心里沒底!”許多市民如此抱怨。智能公交調度的運用將使這種抱怨成為歷史,市民的候車時間將更加平均與合理。
邱榮說,通過智能系統,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站內有多少臺車,每輛車在哪條線路上。如果出現幾趟車擠在一個站點,或者某個站點長時間沒有車輛停靠,調度員會及時進行有效調度,避免車輛扎堆,乘客卻等不到車的現象,縮短市民的候車時間。候車乘客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公交線路、運行站點、抵達時間等預報信息,估算出候車時間,做到等車心中有數。
那么,乘客何時才能真正享受智能公交所帶來的安全、便捷的服務呢?市建設局創模辦負責人表示,公交智能系統的建設在我省尚屬首次,需要逐日完善,全面推廣還需要一定時日。因為智能公交應用涉及到交通、規劃、電力、等多個部門的協調,目前我市許多道路基礎設施并不完善,比如說建設路港灣式站點建設不到位,電力等基礎設施不能下埋,即使安裝電子顯示牌也不能夠使用。而且智能公交普及需購置大量的智能設備和基礎設施建設,籌集巨額資金也是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