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5日—6日,由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主辦,清華大學法學院承辦的“2011年中達環境法論壇”在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隆重舉行。臺達集團創辦人、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先生、基金會董事李念祖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教授、清華大學謝維和副校長、法學院王振民院長、兩岸著名高校環境法專業師生共60余人參加了本屆論壇。
首屆“中達環境法論壇”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臺達集團創辦人、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先生(左圖)、清華大學謝維和副校長(右圖)致辭
開幕式上,嘉賓們分別為“2011年中達環境法學者”中國政法大學王燦發教授,“2011年中達環境法青年學者獎”獲得者武漢大學秦天寶教授、清華大學鄧海峰副教授,以及來自兩岸高校41位 “2011年中達環境法學位論文獎學金”獲獎博碩士研究生代表進行了頒獎。
鄭崇華董事長先生給“2011年中達環境法學者”獲得者中國政法大學王燦發教授頒獎
鄭崇華董事長(左三)、清華大學謝維和副校長(左二)、中國社科院馬驤聰教授(右三)分別為“2011年中達環境法學者”中國政法大學王燦發教授(右二),及二位“2011年中達環境法青年學者獎”獲得者武漢大學秦天寶教授(右一)、清華大學鄧海峰副教授(左一)頒獎
中國工程院錢易院士(左三)、臺達基金會董事李念祖律師(左一)等嘉賓分別為來自兩岸高校41位 “2011年中達環境法學位論文獎學金”獲獎博碩士研究生代表進行了頒獎
臺達集團董事長鄭崇華表示,臺達集團成立40年來,始終是以“環保 節能 愛地球”為經營使命。本屆論壇的主題圍繞在“環境法治與可持續發展”,這與臺達基金會“致力推行環境保護、科技創新與教育推廣,促進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宗旨相互映照。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錢易院士(左一)做了題為《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的特邀報告
論壇上,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錢易院士做了題為《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的特邀報告,指出現代社會,科技進步帶來的環境污染與資源破壞問題日益嚴重,因此把廢棄物變成可再生資源、使科技進步促進人類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重要的課題。三位“2011年中達環境法青年學者獎”獲得者也分別做了精彩的專題發言。王燦發教授運用大量新聞、數字和事實向大家說明環境污染致人體健康損害的嚴重性以及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秦天寶教授和鄧海峰副教授分別就《從隔離到共管:保護地范式的轉變》、《土地法律秩序的解構與重塑——以土地征收制度的限縮為中心展開》為題進行了精彩的報告,向大家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和觀點。
臺北大學陳慈陽教授(左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利紅教授(右二)、武漢大學柯堅副教授(右一)等兩岸的著名環境法學者在“兩岸學者沙龍”環節進行熱烈討論
此外,兩岸的著名環境法學者參與了“大師論壇”和“兩岸學者沙龍”環節, 在周珂教授主持的大師論壇第一環節中,來自武漢大學的蔡守秋教授和來自臺北大學的陳慈陽教授的深刻見解和精彩發言,引起了全場的熱烈反響,場下嘉賓和學生紛紛回應,會場氣氛達到高潮。蔡守秋教授主持的大師論壇第二環節中,北京大學的汪勁老師、中國政法大學的曹明德和中國人民大學的李艷芳教授分別作了深富啟發性的精彩發言。
在“兩岸學者沙龍”環節,臺北大學的陳慈陽教授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高利紅教授以及武漢大學的柯堅副教授一起就“兩岸環境法教學和科研情況介紹、氣候變化、環境法調整對象的擴大化問題”三個議題展開探討,就兩岸相關情況進行交流,在熱烈的交談中碰撞了思想的火花。
來自兩岸高校的獲獎學生代表也進行了論文交流。通過兩天的溝通交流,與會的學者專家對“環境法治與可持續發展”這一論題展開了深入探討,相關論文將擇優刊登在《清華法治論衡——環境法治與可持續發展》專輯。
首屆“中達環境法論壇”與會人員在清華法學院明理樓前大合影
閉幕式中,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董事李念祖律師表達了對此次論壇成功舉辦的祝賀以及對所有參會嘉賓、師生的感謝和對論壇組委會工作的感謝。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王樹義教授代表2012年論壇承辦學校武漢大學發言,向大家進行了參會的邀約,并且宣布下屆論壇主題為“經濟、社會轉型與環境法的發展”。
“中達環境法論壇” 是環境資源與能源法領域的學術性研討會,也是“中達環境法學者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臺達基金會從去年開始,得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鄭州大學以及臺灣大學、臺北大學兩岸10所重點大學的支持,在原有環保與科教資助項目的基礎上,新設立了“中達環境法學者計劃”,除資助獲獎學者及研究生從事學術研究,也計劃每年舉辦一次論壇。希望能促進兩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的學科發展,并為培養和造就卓越的環境法學人才盡一份心力。
關于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
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Delta Environment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簡稱DEEF)注冊登記于美國,由世界級的"電源與零組件"、"能源管理"與"智能綠生活"廠商--臺達電子集團創辦人鄭崇華先生于2002年創立,以 “致力推行環境保護、科技創新與教育推廣,促進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為宗旨。基金會成立以來,已陸續贊助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MIT)、凱 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科研活動,并在中國積極開展支持電力電子科研發展和環保節能推廣等工作,以響應并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經濟成長的同時,維護 并提升公眾的生活質量。
基金會成立幾年來在國內的具體行動包括:
一、支持節能科教:
資助“臺達電力電子科教發展計劃”與“中達學者計劃”,通過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 航空航天大學、上海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8所重點大學的合作,歷年來共支持了174個科研項目,獎勵優秀科研項目32個, 頒發優秀研究生獎學金651人次,并評選獎勵了20位“中達學者” 、4位“中達青年學者”、資助14位“臺達訪問學者”, 舉辦了11次全國性的電力電子新技術研討會,在中國電力電子科教領域影響深遠。
二、贊助環保行動:
1、資助中達環境法學者計劃。自2011年起,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 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鄭州大學以及臺灣大學、臺北大學等兩岸10所重點大學合作,設立“中達環境法學者”、“中達環境 法青年學者獎”獎項,舉辦“中達環境法論壇”,提供環境法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獎學金及優秀學位論文獎。
2、大力贊助、支持清華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包括成立清華環境法論壇、研究生 獎學金、訪問學者、信息動態期刊以及博士后研究等項目。2006年5月起,贊助該中心對能源基本法的研究,該項目于2007年11月獲國家能源領導小組頒 發 “集體建言獎”,是唯一獲獎的高等院校。
3、贊助民間環保組織北京“自然之友”的環保項目,例如長白山《空中花園》紀錄片、西部教師培訓項目、《自然之友通訊》及《中國環境綠皮書》的印刷和發行等。
4、與香港樂施會(OxFam)、蘭州大學攜手合作,贊助甘肅民勤縣沙漠化防治項目,參與首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論壇等。
三、開展“太陽•創想•家”項目
“太陽•創想•家”是2007年基金會在國內發起的節能、環保項目,并得到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建筑專業委員會、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的支持。
整體項目圍繞太陽能(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建筑展開,由“臺達杯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太陽能學術論文征集、Flash 設計競賽、太陽能電視專題片拍攝與制作等部分組成。
四、推動節能及綠色建筑研究:
2006年8月,基金會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達成長期合作的共識,先后贊助2007年、 2009年及2011年三屆“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 ,一同為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貢獻心力。其中2009年競賽的一等獎獲獎方案,已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完善為施工設計圖,運用臺達電子集團于汶川大地震后捐贈 的1000萬元人民幣,協助綿陽“楊家鎮小學”進行災后重建,并于2011年4月落成啟用。該學校是四川地震災區首座全面采用主被動技術相結合的太陽能建筑,在建筑安全與綠色節能方面具有鮮明的特點。2011年競賽的一等獎作品將在美麗的江南水鄉——蘇州同里湖畔(毗鄰五星級酒店同里湖大飯店)蓋成真實的綠色建筑,并投入實際使用。
未來,基金會將繼續和國內外機構攜手合作,針對綠色建筑、節能汽車、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節能科技項目進行研發支持及推廣活動。
有關基金會推動的其它各項環保、節能及科技教育項目,敬請參見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網站,網址:http://www.deef.org.cn。
關于臺達電子集團
臺達電子集團為世界第一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與風扇產品的領導廠商,并且在多項產品領域亦居世界級的領導地位,其中包括提供電源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視訊顯示器、工業自動化、網絡通訊產品與可再生能源相關產品。臺達電子集團于1971年創立,營運據點與制造工廠遍布臺灣、中國、泰國、日本、墨西哥、印度以及歐洲。作為全球電力電子產業的領導者,臺達電子集團的經營使命是「環保、節能、愛地球」,并且長期致力于實踐環境保護的承諾,已在多年前實施綠色無鉛制程、回收再利用措施與廢棄物管理計劃。
關于臺達集團的詳細資料,請參見:www.delta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