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2日,搭乘兩名航天員的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由神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五天后,神州再度歡騰,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一偉大壯舉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不斷攀登科技高峰。
神州六號載人航天飛船是上萬名科技人員、數百個科研單位協作的結晶,是一項龐大的系統集成工程,如焊接技術、計算機軟件、通訊系統、環境模擬、軌道計算、液體固體燃料、電路設計、逃生設備、軌道測量、故障監測、生命保障、對地觀測等等工程,神六成功是中國科技人員不為技術封鎖,腳踏實地的結晶。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席政說,中國已有八項關鍵航天飛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為“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
這八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關鍵航天飛控技術分別是:
高精度定軌技術:定軌精度優于百米量級,是中國近地航天器定軌30年來的重大突破。
高精度軌道機動控制技術:打破俄美的技術壟斷,將世界最優控制理論應用于實踐,創造性地解決了飛船軌道控制的關鍵技術,使飛船實際運行軌跡同理論軌跡完全吻合。
精確返回控制技術:這是載人飛行任務安全成功的核心技術之一,中心獨創性地研究了返回控制參數計算與返回落點預報方法,在目標落點計算精度、準確性和可靠性上優于任務總體要求,填補了國內空白,使我國成為繼俄、美之后第三個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
測控過程可視化技術:中心運用了當今最先進的虛擬現實、數字建模技術,使飛行控制操作實時逼真。
飛行控制自動化技術:中心創造性地實現了遙控發令、數據注入、軌道計算預報等軟件運行的高度自動化,提高了科學管理水平和指揮效能。實現了在2秒鐘內把指令發送到飛船。這種透明控制方式在中國航天領域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航天測控領域也屬一流。
軟件構件化技術:在國內創造性地采用平臺化、構件化、開放型的開發設計思想,建成了擁有140余萬行源程序、7000多個模塊、關鍵軟件模塊1100余個的龐大而有序的軟件系統。
智能化故障診斷技術:中心采用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技術,在我國首次實現了航天飛行器重要狀態和故障診斷的自動識別。
應急救生控制技術:基于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的大氣層外應急救生控制技術,使航天員能夠在任一圈次選擇安全返回地面,被譽為是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技術創新,填補了中國航天測控領域的一項空白。
科學探索永無止境,自主創新決勝千里。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六號,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又邁出了重要一步,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一些重要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并鍛煉和培養出一大批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創新的高素質人才。我們一定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自主創新方針,勇于站在世界科技最前列,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