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CAA潮頭計劃系列沙龍”第一期活動在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員中心成功舉辦。本期沙龍以“加強期刊出版管理,提升新刊質量與影響力”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學會、科研院所和期刊出版機構的近20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時代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權威數據揭示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博士蓋雙雙在主題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申請與整體情況、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指標表現、中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情況。她指出,我國SCI論文數量自2021年起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仍顯不足。與此同時,我國英文期刊的主要影響力指標雖持續增長,但仍低于SCI收錄期刊的整體水平。當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正通過國際合作、開放基金等多措并舉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期刊規范化建設與國際化發展路徑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編輯出版部副主任、副研究員彭希珺分享了“推進期刊規范化建設,提升中文期刊的國際化發展水平”的寶貴經驗。彭主任以《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為例,重點介紹了期刊在結構化文摘規范、作者署名貢獻聲明、出版道德規范、AI雙語傳播等方面的創新實踐,特別是強制實施支撐數據公共保存政策的成功經驗。彭主任還強調,國際影響力的提升需要建立覆蓋全面、精準定位的期刊傳播平臺,需要重點關注開放科學實踐,與國際開放科學基礎設施平臺開展合作。
自主辦刊與數字化團隊建設實踐
中國化學會CCS Chemistry副編審郝臨曉分享了CCS Chemistry國內自主平臺出版經驗,該刊自2019年創刊以來,構建了“主編深度參與”的學術質量控制體系,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出版平臺,設立了“科學家故事”等特色欄目,目前該刊國際稿件占比達30%。郝編審特別介紹了如何通過編委力量,擴大期刊國際影響力的具體舉措,包括組織國際專刊、利用編委參加國際會議進行宣傳等,給與會者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南京農業大學英文期刊編輯部主任尹歡通過線上方式,分享了“數字化、標準化、自動化”目標下的編輯團隊建設經驗。該編輯部通過建立基于飛書多維表格的團隊協同平臺,實現了工作任務自動通知、專家資源統一管理、多部門協同約稿等功能,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職稱評審與人才隊伍建設
中國林學會《林業科學》編輯部編審石紅青詳細解讀了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的相關事項。他強調,期刊質量與人才建設互為因果,編輯人員應將職稱申報與職業發展有機結合,實現個人與期刊的協同發展。石編審指出,責任編輯證是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在申報材料準備方面應立足實際貢獻,突出專業特色,避免材料造假等違規行為。
在主題交流環節,與會專家圍繞“期刊規范管理路徑與方法”“新媒體時代期刊的傳播策略與渠道拓展”“新創刊期刊數據庫收錄與影響力提升策略”“作者隊伍建設與優質稿源培育”四個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多位專家分享了在數據庫收錄申請、國際傳播渠道拓展、作者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科技期刊是科技創新的“風向標”與“傳播鏈”,承載著展示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使命。沙龍取名“潮頭”,寓意著中國科技期刊要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頭、敢于爭先的決心與勇氣。中國自動化學會將持續推進“CAA潮頭計劃系列沙龍”活動,為推動我國科技期刊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