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成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的四項一級指標中,中國在“人工智能基礎支撐”“人工智能科技研發”“人工智能產業與應用”三方面均有絕對優勢指標,“人工智能創新資源與環境”不少指標僅處在中等水平。
人工智能創新指數是反映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治理論壇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20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在參評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趙志耘在解讀報告時對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中國的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成果數量持續增長,人工智能企業隊伍不斷壯大,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已躋身世界前列。
排名提升1位
報告顯示,中國的人工智能創新指數綜合得分從2019年的第三名上升至2020年的第二名。從具體指標看,中國在基礎支撐、創新資源與環境、科技研發、產業與應用等方面均表現良好,四個一級指標均排名前十。
2019年的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落后韓國3分,位居第三;2020年,中國已領先韓國4分。中國也是唯一一個進入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前十名的發展中國家。從綜合得分看,與韓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已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
另外,各國的科技研發能力呈現明顯的斷層分布。在四個一級指標中,科技研發的得分分布最為不均。其中,美國、韓國、中國三個國家領先優勢相當明顯,得分高于50分,而葡萄牙、西班牙、印度等27個國家卻低于10分。
從具體國家排名看,美國是人工智能創新能力最強的一極,以66.31的總分遙遙領先。從具體指標看,美國在基礎支撐、創新資源和環境、科技研發和產業應用四個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除人工智能創新資源與環境的得分位列第三之外,其余3個一級指標得分均位列第一。需要加強這些方面
趙志耘說,在構成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的四項一級指標中,中國在“人工智能基礎支撐”“人工智能科技研發”“人工智能產業與應用”三個方面均擁有絕對優勢指標,“人工智能創新資源與環境”不少指標僅處在中等水平,需要改善。
從層次上劃分,AI主要有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層。和歐美相比,中國在應用層和技術層涌現出諸多公司。近年來,中國基礎支撐、科技研發等方面表現突出。比如,中國“人工智能基礎支撐”排名第四,計算基礎亮眼。截至2020年7月,中國共有226個超算中心進入全球500強行列,居全球首位,是美國(113個)的兩倍;共擁有85個數據中心,排名第九。
而在產業發展與應用方面,中國排名第三,其中,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和企業融資金額均排在前兩名。截至2020年9月,中國共有823家人員規模大于10的人工智能企業,排名第二;人工智能企業累計共獲得377.01億美元的投資,排名第二,平均每家企業融資額為0.33億美元,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工智能創新資源與環境”排名第八,而這一指標,也是推動人工智能持續創新的核心動力。
具體來看,人工智能頂級學者和從業人員人口參與率不高,高校基礎學科建設相對滯后。中國在人工智能頂級學者參與率、人工智能從業人員參與率兩項指標上分別排名第23和第28。中國平均每百萬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口中有17位人工智能頂級學者,與排名第一的盧森堡(567人)有差距。另外,在人工智能基礎學科建設方面也和美國有較大差距。美國在數學、物理、神經科學三個專業上排名世界前200的高校分別有49所、57所、70所,而中國分別有27所、8所、6所。
“做國際比較并不是希望和任何國家競爭,而是希望通過指數的發布讓各國了解自己在整體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加強合作、溝通、互補,形成良好的研究合作趨勢和互利互惠發展趨勢。”趙志耘稱。 制圖/蔣皓明
來源:一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