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2年10月24日,國務院審議通過《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核電安全規劃》)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核電發展規劃》),重啟核電建設。沉寂已久的核電設備制造業引起廣泛關注。針對近日引起熱議的“中國核電重啟受制日本技術壁壘,核心部件外人掌控”的傳言,《中國能源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試圖還原事實真相。
設備制造遭遇日本技術壁壘?
歲末年初,國內華能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示范工程、江蘇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廣東陽江和福建福清四號核電機組四處核電站建設重啟。同時世界首臺AP1000機組和國內首臺ERP核電機組建設也穩步推進。
業內專家指出,根據核電發展規劃“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的準入門檻,我國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 據了解,我國以國家方式引進美國的AP1000技術和中廣核以企業方式引進的法國EPR技術均屬于第三代核電技術。為了滿足設計壽命60年,以及達到更高安全性的要求,三代核電技術對設備和材料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如AP1000對蒸汽發生器鍛件的強度和韌性要求,基本達到了材料的上限;再如主管道,由于從鑄件改為鍛件,而且要求整體鍛造,制造難度有數量級的提高。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設備部副主任簡靖文告訴本報記者:“我國在建的AP1000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的國外設備供貨商主要有美國西屋、EMD、PaR、PCC、Newington、韓國斗山等,國內供應商主要有中國一重、二重、哈爾濱電氣、上海電氣、東方電氣、渤船重工、國核設備等。”(在建四臺AP1000機組的供貨情況見圖表)
據了解,為了保障依托項目建設,給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和批量化建設打好基礎,盡快實現設備國產化,全面提升中國核電裝備制造企業能力,國家核電通過依托項目建造,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的支持,重點解決AP1000關鍵設備制造的突出問題,提升質量管理能力,積極穩妥地推進AP1000三代核電關鍵設備的國產化。
簡靖文介紹,自2007年至今經過5年多時間,三代核電AP1000關鍵設備國產化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核島關鍵設備大型鍛件上取得突破,國內制造企業已經能夠生產AP1000所需的所有鍛件。
來自國內某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員工對本報記者說:“現階段中國的大型鍛件制造技術路線基本上都沿用了20世紀70年代與日本制鋼所(JSW)的室藍工廠交流時所掌握的路線,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幾家企業結合自己的歷史和主要制造的產品類型,都走出了自己獨特的技術路徑。各企業目前實際上都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可以通過集中攻關實現全套大型鍛件的國產化。”
“目前主管道、穩壓器、堆芯補水箱、安注箱、非能動余排、鋼制安全殼等設備實現國產化制造并已發運至三門和海陽現場。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的制造順利推進,主泵及爆破閥等設備的國產化工作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簡靖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