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重工業在“人與車科技展2008”(2008年5月21~23日)上,展示了配備駕駛支援系統“EyeSight”的“力獅”及其攝像頭單元、圖像處理LSI。“EyeSight”系統采用立體攝像頭實現預防碰撞和0~100km/h的巡航控制。

圖1:攝像頭單元和圖像處理LSI(深處)
EyeSight使用立體攝像機而非毫米波雷達或激光雷達來測量與前方車輛及行人間的距離。當有與車輛前方的障害物相撞的危險時,會通過警報、警告燈及警告制動提醒駕駛員注意,之后自動實施制動。雖然在碰撞前1.4秒實施制動,從技術上來說也能做到避免碰撞,但“為避免導致駕駛員過分依賴系統,所以本系統(宣傳時)只能“做到”減輕由碰撞導致的傷害程度”(解說員)。
此次展示的攝像單元由日立制作所制造,在鋁合金制造的機身上配備了ECU(電子控制單元)和兩個30萬像素的黑白CCD。在ECU上配備了同為日立制作所制造的圖像處理ASIC以及其他多個微處理器。圖像處理IC由原來能夠編程但價格較高的FPGA改成了ASIC,削減了芯片成本,并提高了處理性能。該IC能夠通過識別圖像的各像素來判斷車輛與對象物間的距離,瞬間將信息發送至控制電路。控制電路將移動速度與本車車速相同的物體判斷為周圍環境,將其它障害物識別為前方車輛及行人等。
在系統中,攝像單元與發動機的ECU以及剎車助力器的ECU聯動,經由傳輸速度為500kbps的CAN從攝像頭單元向各ECU發出加減速指令。減速時通過減小發動機輸出功率、啟動制動助力器來降低車速。另外,車速等車輛信息由發動機ECU和防側滑裝置收集,對駕駛員顯示的信息將輸出到儀表板上。
要實現量產最費功夫的是,為使立體攝像機用左右兩側拍攝圖像的差來檢測距離,配備在汽車上如何保持精度。為此,制造時需要就單元水平及車輛運行時兩方面調整攝像頭的動作狀態,并且加入在攝像頭工作時進行自動調整的功能。
解決以上難題的具體做法是:首先,以鋁壓鑄制造單元以確保剛性,并在出廠前確認CCD是否正確安裝并進行調整。之后,在車輛生產線上安裝時,先將單元安裝到車身并蓋上保護罩,然后調節攝像頭的角度。使用時還可自動調整,通過恰當地判斷圖像,以正確的角度識別圖像。三次調整中,除首次之外,后兩次都是通過從CCD的攝像范圍中選擇實際輸出范圍進行調整的。

圖2:“力獅”上配備的立體攝像頭

圖3:系統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