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上世紀末“人類基因測序”被認為是一項類似人類登月的偉大工程,當該工程面臨進展緩慢的困難時刻,是分析化學家對毛細管電泳分析方法的重大革新,促使這項偉大的工程得以提前完成,從而揭開了后基因時代的序幕。功能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和糖組學等組學的發展,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發展, 向分析化學提出了更高、更嚴峻的挑戰,也為分析化學特別是色譜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分析化學學科,特別是色譜分析的發展和進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于2004年8月17 - 20日在寧夏銀川召開了“色譜分析化學發展戰略研討會”,會議由寧夏大學承辦。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全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近50人,他們都是活躍在科研和教學第一線的中青年學者。會議期間,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玉奎院士作了主題報告,中科院化學研究所陳義研究員就我國目前色譜發展的現狀及戰略作了專題報告,基金委化學部莊乾坤教授就近年來我國分析化學基礎研究的資助情況和學風問題作了報告。與會專家就色譜分析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色譜分析的發展戰略和色譜分析人才培養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
一.關于現狀和挑戰
1. 近年來,中國的色譜研究有了較大的發展。取得了一些在國際上有影響的成果,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相當數量的論文,也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這是應當充分肯定的。特別是色譜與生命科學的交叉研究、色譜與其它分析技術的聯用表現得異常活躍。
2.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的研究水平在整體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主要表現為原始性創新研究少,跟蹤研究多;理論研究少,應用研究多;國產儀器少,進口儀器多,尤其是高端儀器,幾乎是進口儀器的一統天下。
3. 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第一,面對生命科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的復雜體系,如何發展高效、高速、高選擇、高靈敏和高通量的分析技術,包括這些技術的基本理論;第二,面對國際貿易、食品安全、環境監測、國家安全等實際應用問題,如何發展痕量或超痕量物質的新型檢測方法;第三,面對各種分析技術得到的海量數據,如何發展新的化學信息學方法來高效快速地處理這些數據;第四,面對科研和生產中對高純度物質的需求,如何開發更有效的制備分離技術,包括傳統制備色譜的新型填料,手性藥物分離填料的開發;第五,為實現高效、高速、高靈敏和高通量分析,如何發展新的高效樣品處理技術。
二.關于發展戰略
1.色譜科學基礎研究方面:
(1) 加強對原創性研究的資助,特別是理論創新。鼓勵進行探索性研究,爭取在國際一流期刊多發表高水平論文,爭取主辦國際上有名的學術會議,擴大中國學者的影響,提高中國色譜研究的國際地位。在適當的時候爭取設立類似973的重大項目。
(2)加強技術創新研究,針對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環境和中藥現代化的研究,發展多維分離技術和高靈敏度檢測方法,包括新型色譜填料和樣品制備技術的開發。加強有機或藥物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力爭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技術創新。
(3)加強學科交叉,特別是與生命科學、臨床醫學、藥物研究、環境科學相結合,吸收相關領域最新技術為色譜所用,同時為相關領域提供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術。
(4)重視與色譜有關的化學信息學研究,開發海量數據的有效處理方法。
(5)小型化、微型化及集成化儀器系統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
2 . 色譜技術應用研究:積極面對國家和社會的實際需求,針對國家目標,開發相關新技術和新應用。
(1) 食品安全、國家目標相關理論和方法研究。
(2) 結合制藥行業和精細化工行業,提供高效分離新技術。加速技術轉化和產業化,開展制備色譜的理論和應用研究。
(3) 積極參與和促進各種先進的標準制定及其理論和方法研究,為在國際貿易中保護民族利益、為國家的安全、反恐做出貢獻。
3. 關于儀器發展的產業化問題:近期工作,應該重視儀器的開發和制造,在微型化、集成化和實用化等方面作出特色。在包括色譜儀、質譜儀的硬件和軟件開展研究,色譜填料的產業化等。從長遠來看,建議國家進一步制定促進分析儀器開發和產業化政策,充分鼓勵各種資本進入這一領域,形成我國科學儀器產業化的良好機制。
三.關于人才培養
1. 加強色譜相關領域的教育和推廣,從本科生教育開始,到研究生培養以及在職人員培訓等多方面開展工作,擴大色譜學科的影響,穩定色譜工作人員隊伍。
2. 注意發現和鼓勵青年科技人員從事色譜分析基礎研究,為色譜的長遠發展培養人才。
3. 注重學術道德,加強學生和研究人員在相關方面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