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的節點城市,向西,融入大西安發展,打造西安—渭南經濟一體化協同格局;向東,推進區域聯動,促進渭南與晉、豫黃河金三角區域聯動發展;向內,優化市域空間和經濟功能布局,加速高質量發展。
渭南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起精細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醫藥、新能源材料、航空制造五大產業集群。
在陜西省富閻新區的燃氣智造產業園,陜西萊德能源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聶健告訴記者:“這是燃氣智造園和光德高中壓閥門生產基地,已簽約70家產業鏈企業。”圍繞新區的航空產業定位,公司還與德國AERO BUILDING公司達成了國際航空培訓合作協議。
由渭南與西安兩市共建的富閻新區,是陜西省做強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重大產業承載地。也是渭南這個陜西東大門城市向西融入大西安、以產業融通協同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重手棋”。該新區依托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發展航空、先進制造、新材料等產業,未來將形成“北有民機、南有軍機”的航空新城格局。
渭南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的節點城市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2018年,國務院批復《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其中,渭南被定位為“一軸”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和區域性交通樞紐,加之身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的聯動優勢,渭南在關中城市群中的次核心地位脫穎而出。
“西融、東聯、內優”六個字,濃縮了國家級城市群趨勢下的渭南“新取向”:向西,融入大西安發展,打造西安—渭南經濟一體化協同格局;向東,推進區域聯動,促進渭南與晉豫黃河金三角區域聯動發展;向內,優化市域空間和經濟功能布局,加速高質量發展。
“西融、東聯”聚合力
“西安研發,渭南制造”。在國家級西安高新區,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基地的“飛地”孵化模式引人注目。據統計,目前已有30家科技型企業和雙創團隊入駐,14家域外企業落戶渭南,涵蓋醫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大數據物聯網開發應用、3D打印技術應用等多個領域。
在渭南高新區,來自西安的陜西聚高增材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西安交大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為技術依托,以陜西渭南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為產業化發展平臺,在國際上實現了首例聚醚醚酮人體胸骨、肋骨3D打印件的臨床應用。
近年來,依托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渭南高新區已引進11個3D打印團隊,入駐企業94戶,申請專利692項,引進高層次人才170余人,先后有90多項技術應用于航空航天、生物醫療、工業模具等領域,初步形成了“3D打印+軍工+航空+醫療+教育+文創”的全領域產業體系。
建設“次核心”城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先決條件之一。近年來,渭南圍繞陜西“門戶、流動、樞紐”三個經濟戰略,不斷完善綜合交通網,規劃在建的蒙華鐵路、西韓城際鐵路、西安—潼關軌道交通、富平至永濟高速、合陽黃河大橋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目前,在渭南有2條高鐵并站交會,6條鐵路、3條高速公路和22條國省道縱橫交錯,1小時直達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一日經濟圈可輻射26座大中城市,一個現代化的關中綜合交通次核心樞紐形態呼之欲出。
春江水暖,企業先行。作為首個從西安整體搬遷到渭南經開區中國酵素城的高新企業,陜西聯同生物檢測公司副總經理馮淼坦言,公司東進,主要是看中了渭南的生物農業資源和區域優勢。“搬遷后公司的業務范圍迅速擴大,先后承接了中部多個省區的食品安全檢測業務。今年,公司檢測項目擴項完成后,檢測項目大類將從300種擴大到8000種。”
“東聯”帶來的活力不僅為企業發展賦能,也為渭南市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打開了突破口。數據顯示,國家批復《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以來,渭南市與區域內的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以及河南省三門峽市,相互聯手借力,6年來4市累計簽約項目超過200多個,總投資額達3171億元。
“內優”產業潛力足
前不久,在北京召開的第六屆黃河金三角投資合作交流大會上,三省四市政府共同簽署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宣言》。有關專家分析,突破“產業雷同”瓶頸,創新跨省區合作機制,當是未來黃河金三角區域的攻堅之戰,更是渭南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內優”的切入點。
渭南市工信局副局長蘇鑫介紹說,為改善產業結構“偏重”的短板,近年來渭南市按照做大“農業”、做強“工業”、做優“商業”的思路,先后關閉了20家煤礦,將全市的煤炭產能從2100萬噸壓縮到1200萬噸。同時,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起精細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醫藥、新能源材料、航空制造等五大產業集群。
培育新產業,需要新機制。正在實施總裝車間建設的金龍純電動商用車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形成年產2萬輛電動專用車,18萬輛電動卡車生產規模的國內一流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項目負責人杜曉龍告訴記者,項目總投資80億元,其中8億元來自渭南市產業投資基金。渭南市發改委區域合作中心副主任李傳華表示,為引導產業升級,渭南市成立了產業投資開發集團,發行產投債券30億元,先后有十多個實體經濟項目獲得產業投資基金支持。
渭南是全市處于黃河流域中游的糧食主產區。走進渭南中國酵素城,數千平方米的酵素產品展廳里各類生物酵素產品琳瑯滿目。渭南市經開區中國酵素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韓曉艷介紹說,這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集研發、生產、中式、檢驗檢測為一體的國家級生物發酵產業特色區域,旨在以食品產業為基礎,以生物發酵產業為特色,構建全球優質酵素集散中心和全國酵素生產示范基地。此外,中國酵素城還牽頭成立了全國首家省級酵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成了中國工程院孫寶國院士工作站,60余家酵素企業簽約入駐,10余家企業建成投產,人參酵素、本草酵素、水果酵素等產品遠銷東南亞和中亞。
來源:《經濟日報》